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品牌>>品牌风采>>

安利全球CEO潘睦邻:聚焦大健康赛道 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2021-03-22 14:55:30 中国质量新闻网

备受瞩目的2021中国发展高层论坛近日在北京举行,超过130位外方代表参会,为历届论坛中参会外方代表人数最多的一届。本届论坛以“迈上现代化新征程的中国”为主题,围绕“十四五”规划、全球公共卫生、扩大高水平开放、科技创新、健康中国建设等热点主题进行探讨。


安利全球CEO潘睦邻参加2021中国发展高层论坛

安利公司连续13年参加中国发展高层论坛,本次与辉瑞公司、武田制药、伊利集团共同受邀参与“健康中国建设新机遇”单元。安利全球CEO潘睦邻(Milind Pant)表示,中国是全球经济复苏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引擎,安利作为营养健康食品行业的头部企业,全球资源和投入将更多向中国市场倾斜,紧紧抓住健康中国建设的战略机遇,发挥安利全球的产品、品牌、研发、服务优势,为中国消费者提供一站式健康生活方式解决方案,并推动中国营养健康食品产业向全球价值链上游迈进。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承办,自2000年以来每年举办一次,已经连续举办21届。论坛坚持“与世界对话,谋共同发展”的宗旨,形成了专业化、高层次的鲜明特色,是中国政府高层领导、全球商界领袖、国际组织和中外学者之间重要的对话平台。

中国大健康行业成新蓝海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中国政府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科学果断的行动,为保障公共卫生安全作出了巨大努力。”潘睦邻曾盛赞中国的抗疫成绩,中国的有效举措让国际社会增加了对中国和世界经济的信心。


安利全球CEO潘睦邻盛赞中国抗疫成绩

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健康消费成为刚需,大健康产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催生出产业新机遇,并有力带动经济复苏。潘睦邻说,疫情初始时,在全球市场,安利注意到了消费者对营养保健食品(如维生素C、松果菊、大蒜片等)和清洁产品需求的激增,优先对有着87年历史的保健食品品牌纽崔莱加大投资,并将发展方向更加聚焦大健康赛道。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全面推进,中国的大健康产业更是蕴藏着丰富能源的商业蓝海,预计到2030年,中国大健康产业规模将达16万亿,是目前市场的3倍。美国、法国和德国的健康消费支出占GDP比重超过10%,英国、日本、澳大利亚则在10%左右;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健康产业规模仍然较小,GDP占比不足5%。潘睦邻表示,伴随中国国力增强、人口老龄化、中产阶级数量和人均收入增长以及居民认知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等因素影响,居民用于健康服务业的消费比重将持续增加,大健康产业在拉动内需、带动新兴行业发展、降低医疗成本、提升居民幸福感和生活质量等方面,达到多赢,加速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持续投资中国 聚焦大健康赛道

潘睦邻介绍,作为一家在全球11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的跨国公司,中国已经连续18年成为安利全球最大的市场。近年来,安利发力大健康赛道,将全球资源和投入更多向中国市场倾斜,目前安利广州工厂产值占安利全球供应链总产值的40%,生产的产品除满足中国市场需求外,还出口到全球40多个国家或地区。2021年,安利广州工厂将新建扩建多条生产线,服务中国、辐射世界,继续发挥在华跨国企业在双循环格局中独特的枢纽作用。


安利广州工厂占安利全球供应链总产值的40%

竞逐大健康赛道,潘睦邻表示安利将紧紧抓住健康中国建设的战略机遇,发挥安利的产品、品牌、研发、服务优势。潘睦邻介绍,在美国,安利与斯坦福大学建立健康生活实验室,研究饮食、生活方式、行为及环境因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在中国,安利两次参与“十三五”重点计划,研究土壤污染治理以及中药现代化。安利有着积累了87年的从植物原料种植、有效物质和作用机制阐释全链条研发经验和成果以及87年来坚持的“从种子到成品”全流程质量管控体系,从筛选种子、选择农场,到有机种植、采收、萃取、生产、包装,每一个环节都做到了可追溯,为消费者提供安全有效的产品。


安利纽崔莱位于华盛顿州的鲑鱼湖自有农场

安利的核心优势不仅仅是为消费者提供优质产品,还有遍布中国和全球的健康创客,以及他们打造的线上线下融合的健康生活社群。健康创客通过社交媒体分享个人兴趣、秀出健康生活,通过社交电商释放创业热情。他们运营的健康生活社群,用陪伴式的方式,共同学习、互相监督、彼此鼓励,帮助消费者掌握科学的营养健康知识,把知识变成行动,把行动养成习惯,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断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品质化需求,为他们提供一站式营养健康解决方案。


安利创客的健康生活社群

(责任编辑:崔立明)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十三五”时期湖北计量院工作回眸

  • 广东省农贸市场综合治理行动现场经验 ...

  • 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举办的长三角百名 ...

  • 牛年春耕新图景

  • 北京市石景山区市场监管局联合辖区消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