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品牌>>食品>>

2018年国家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样品平均不合格率为2.4%

2019-04-01 11:49:59 人民网-人民健康网

人民网北京4月1日电(董童)日前,市场监管总局召开2019年一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市场监管总局食品抽检司司长段永升在会上介绍了2018年食品安全抽检情况:全年完成24.9万批次国家监督抽检任务,较2017年增加了6.9%,覆盖全部33大类食品。检出不合格样品5965批次,样品平均不合格率为2.4%,与2017年持平,比2014年降低2.9个百分点,风险防控力度不断加大。

段永升表示,目前,市场监管部门依据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抽样检验管理办法》,对国内市场上销售的食品开展抽样检验,国家、省、市、县“四级”统筹,各有侧重。总局负责组织,由招标选定的检验机构独立承担,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进行检验和判定的,称为国家食品安全监督抽检。

2018年,市场监管总局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对日常监管、专项整治、投诉举报、风险监测等发现问题较多的安全指标、产品、业态、企业和区域加大抽检力度。具体情况如下:

肉蛋奶、米面油等日常消费大宗食品抽检合格率较高。乳制品合格率为99.7%,较2017年提高0.5个百分点。其中,婴幼儿配方乳粉抽检3058批次,有2批次检出不合格,合格率达到99.9%;速冻食品合格率为99.7%,较2017年提高0.6个百分点;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合格率为98.8%,较2017年提高1.1个百分点;蛋制品、粮食加工品、肉制品合格率分别为99.3%、98.5%和97.5%,与2017年持平。

大型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产品抽检合格率较高。大企业市场份额大,流通范围广,对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比较重视,内控措施较严。大型食品生产企业样品抽检不合格率为0.4%,大型食品经营企业样品抽检不合格率为1.5%。

方便食品、冷冻饮品等合格率较低。方便食品抽检3470批次,检出不合格样品260批次,不合格率为7.5%,主要是微生物污染和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问题;冷冻饮品抽检1176批次,检出不合格样品85批次,不合格率为7.2%,主要是生产、冷链、贮存、运输等环境卫生或冷链温度不达标,导致微生物污染问题;淀粉及淀粉制品抽检3514批次,检出不合格样品185批次,不合格率为5.3%,主要是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问题。

部分污染因素得到控制,但微生物污染、农兽药残留超标等问题仍然突出。通过持续专项整治和严格监管,婴幼儿配方乳粉中“三聚氰胺”连续十年零检出,蛋制品中“苏丹红”、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M1连续五年未检出。瓶(桶)装饮用水不合格率,由2014年的19.2%下降到2018年的5.3%。蜂蜜中禁用兽药氯霉素检出的不合格率,由2015年的1.5%下降到2018年的0.4%。但是,从抽检发现的不合格样品看,食品因微生物污染超标不合格率为1.7%,占抽检不合格样品总量的29.6%;食品因农兽药残留超标不合格率为1.1%,占抽检不合格样品总量的15.4%;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导致的食品不合格率,虽然由2014年的1.8%下降到2018年的1.0%,但在抽检不合格样品总量中的占比仍然达25.0%。

总体来看,我国食品安全基本有保障,但存在的问题不容乐观,与人民群众期盼还有较大差距。虽然食品安全没有“零风险”,但监管必须“零容忍”。针对市场上检出的不合格食品,各级市场监管部门采取封存、下架、召回等措施,控制和消除产品风险,并通报相关部门加强监管。2018年,完成国家监督抽检不合格食品核查处置任务10696件,下架封存、召回不合格食品693吨。同时,对检出不合格产品实施跟踪抽检,对问题严重的企业采取现场检查、停业整顿措施,甚至吊销许可证处罚。国家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和核查处置信息,每周都向社会公开发布。

段永升提出,未来将进一步完善食品抽检制度,推行“双随机、一公开”,持续加大监督抽检力度,排查食品安全隐患,防控食品安全风险,对食品安全突出问题继续开展专项整治。一是坚持问题导向。紧盯抽检合格率较低、食品安全风险大和居民消费量大的食品,紧盯大型批发市场、校园及周边等重点区域的食品,加大抽检频次,提高抽检覆盖面。二是坚持检管结合。根据风险监测、日常监管和投诉举报等情况,开展专项监督抽检。结合飞行检查和监督抽检发现的问题,实施跟踪抽检。与农业农村、海关、粮食和物资储备等部门,共享监督抽检信息,对不守法食品生产经营者实施联合惩戒。三是坚持信息公开。每周公布监督抽检结果信息,鼓励社会监督、舆论监督,推进社会共治,增强人民群众对食品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责任编辑:广岛)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