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品牌>>环保>>

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发现什么:十年磨一剑 霜刃未曾试

2018-07-13 09:19:27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发现什么(之五):十年磨一剑 霜刃未曾试

据生态环境部统计,截至2018年7月7日,督察组交办的群众举报生态环境问题,地方已办结28076件。其中,责令整改22561家;立案处罚5709家,罚款51062万元;立案侦查405件,行政和刑事拘留464人;约谈2819人,问责4305人。从各被督察地方报送情况看,河南省边督边改问责达到1015人,广东省拘留环境违法人员162人,江苏省处罚金额近2.4亿元。

从数字来看,本次“回头看”成效显著,然而,从督察中发现的问题来分析,一些地方政府在环保工作上的真实态度,究竟是执行到了工作中,还是落实在了嘴巴上,回头看一看,答案很清楚。

各种不整改 历时也久长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通过分析本次“回头看”所公布的案例发现,企图敷衍蒙骗督察组的招数各式各样:有“硬抵抗”的,当地领导现场督办,不理不睬继续生产;有“打游击”的,督察组前脚走就开工,回头再查又消停。有“造假”的,明明设备不运行,工作台历上却是完整的运行数据;也有将臭不可闻的黑水河,在汇报里描绘成“清澈见底、鱼类成群”……

而从相关地方政府和企业承诺整改的时间来看,更是让人无语。如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河南农大养鸡场整改要求中提到的改进粪便处理方法两年过去依然是“虚无缥缈”;云南通海县第二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作为杞麓湖水环境治理重点项目,7年过去了,至今尚未建成;广西梧州市针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整治工作,从2008年提上议程至今已有10年,还未开展实质性工作……

显然,从本次“回头看”督察结果来看,有的是面上整改了,实际没改;有的是上报说整改了,实际上问题更严重了;有的甚至是阳奉阴违,嘴上一套,背后一套走走形式,做做样子,搞敷衍整改。“回头看”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许多地方政府和企业几十年来的惯性发展思维和淡薄的环保意识;“回头看”更是一把利剑,戳破了有的地方政府有令不行、漠视群众、落实不力、应为不为、敷衍了事的做法。

没有“回头看”整改怎么干

舆论注意到,相关问题被通报后,各级党政“一把手”都亲自过问,亲自部署整改。这样的重视程度,督察组在的时候应该有,督察组走了以后更应该有。如果没有“回头看”,很难想象本次“回头看”发现的各类问题能够得到切实整改,人民群众能够真正满意,环境质量能够真正改善。那么,如果没有“回头看”,整改应该怎么干?

值得注意的是,在“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坚决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做法”已成为全社会共识的今天,一些政府部门之所以宁愿违规违法也要帮企业弄虚作假上项目,其背后是经济利益的驱使,更是“重经济、轻环保”发展理念的反映。

算好生态环境这笔账,对广大干部来说,环保整改首先要在思想上摒弃不合时宜的旧观念,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用壮士断腕的勇气淘汰高污染企业,以凤凰涅槃的思路推动绿色发展,这才是改到根上的整改。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强化制度执行,让制度成为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一直以来,环境违法处罚较轻,难以入刑,以往通常是被点名和约谈,因为缺乏强制性,以至于某些地方政府对环境污染问题不够重视,环境污染依然得不到改善。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关键在真抓,靠的是严管。侵占洞庭湖17年,“拆违”攻坚战13天——17年与13天的对比,说明只要拿出动真碰硬的监管决心、雷霆万钧的执法力度,“老大难”问题也可以迎刃而解。也启示我们,拿出抓铁有痕的力度,依靠最严格的制度执行,才能取得最大的治理效能。

此前,一则中纪委的通报在网络上流传。这则通报曝光了6起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典型问题,涉及天津、河北、江苏、安徽、重庆和甘肃六省市,被通报人数达40多人,这是中央纪委首次就该领域的责任追究典型问题进行通报。“不要污染的GDP”,这是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导向。这意味着,今后在环境整改中,对那些顶风作案的官员要依法问责,不能带病提拔,对环境污染和治理整改不力、敷衍了事、损害生态环境的行为,要真追责、敢追责、严追责,做到终身追责,让触碰红线、越过底线者真正付出代价,用严格的制度为生态文明建设保驾护航。

本次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在发现环境违法问题后,各环保督察组均在第一时间约谈了当地的党政负责人,并表示还将根据要求,进一步核实问题、调查取证,依法依规做好后续督察工作。

要问责更要反思

近段时间以来,我们看到各地对本次“回头看”通报的问题开始了真整改:该停产治理的治理、该关闭的关闭、对有关责任人也采取了不同程度的问责。

然而,从长远来看,对于本次“回头看”暴露的一些问题,在问责的同时,还需要加以反思,方能避免再次出现阳奉阴违、欺上瞒下的“愚人式整改”。

本次“回头看”释放出强烈的政策信号:环保督察越往后执法越严。因此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关键要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政绩观。抓环保不能靠应急,靠的是厚积薄发。一些地方平时对“散乱污”等企业睁只眼闭只眼,环保欠账多。等到环保督察来了,只能用“一刀切”的方式来临时抱佛脚。这种治标不治本的运动式执法,缺乏合法性、合理性,最终也会伤及产业“筋骨”。唯有牢牢守住“两山理论”,才能走好环保与发展双赢的正道。。(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杨秀峰)

(责任编辑:六六)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