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品牌>>汽车>>

“特斯拉充电伙伴计划”后续报道

2016-04-29 10:44:12 中国质量新闻网

“特斯拉充电伙伴计划”后续报道

发挥行业领军作用 加速充电新国标落地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特斯拉中国与充电设施企业合影

昨天,本网已经第一时间报道了“特斯拉充电伙伴计划”的启动,现在根据企业提供的更多信息,进一步补充报道。

昨天,特斯拉宣布在中国成立充电测试中心,从获得CQC认证证书的充电设施企业中,优先遴选并进行互联互通测试,将其纳入“特斯拉充电伙伴计划”。作为行业领导品牌,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与特斯拉希望通过此项目,带动主流企业自觉进行新国标兼容改造,尽快实现充电行业的规范性和安全性,加速充电新国标的落地实施。

为配合新国标落地,特斯拉与CQC进行合作,共同启动“特斯拉充电伙伴计划”。启动仪式上,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主任王克娇表示,“CQC作为国内最大的认证机构,通过合格评定手段促进政府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国标落地是责无旁贷的。我们希望不管是车企,还是桩企,都能积极响应新国标要求,升级改造产品。”

特斯拉亚太区总裁任宇翔介绍,“虽然新国标已发布,但在标准的落地实施方面仍然面临诸多挑战,特斯拉积极支持新国标,与CQC共同发起‘特斯拉充电伙伴项目’,与充电伙伴一起推进新国标的实施,一如既往地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向可持续能源的转变做出积极努力。”

据了解,通过“特斯拉充电伙伴计划”能够快速地满足市场需求,加快新国标的实施速度,保证实施效果;能够有效解决行业问题,通过自愿性认证帮助行业相关利益方如物业、保险、开发商等区分充电设备的优劣;依托国内最权威认证机构的品牌标识,方便消费者识别新国标充电设施。

作为行业的先行者和榜样,特斯拉和CQC的此次合作可以视为是行业的模板,可被其他主流车企和设备企业效仿采用。如果所有主流车企与设备企业都发起类似的项目,主动自觉向新国标转变,则新国标的实施速度与效果将能得到充分的保证,极大地加速新老国标的过渡,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发展必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最终消费者也必将获得最佳充电体验。

活动现场,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为北京华商三优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山东鲁能智能技术有限公司颁发了首批充电新国标CQC认证证书。

CQC一直跟踪充电设施国标的制订和修订工作,在国标发布之后,立即将新国标纳入CQC自愿认证项目,并结合CQC在电气安全和产品质量认证领域多年积累的经验,对充电设备的安全性和互联互通兼容性开展认证,充电设备作为电动汽车车主每天都要频繁接触的用电设备,其电气安全性和互联互通是最基本的品质要求,因此尤为重要。

CQC作为产品认证发证量最大的认证机构,其业务领域横跨了电子、电器、汽车等多个行业,在国内外拥有200多家电子、通信、电气、机械等不同门类的投资、签约实验室,在全世界有6000多名专职及兼职工厂检查员。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业务门类全、服务网络广、技术力量强的一流质量服务机构。经CQC认证过的各类产品遍布社会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为保障消费安全、促进质量提升做出了积极贡献。

近年来,中国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快速发展,但是一直缺乏统一、专业的国家标准。其中电网、普天等大型运营商根据各自企业标准来建设,但地方运营商的建设依据却各不相同,还出了不少地方标准,各个车企的通信协议也不相一致,导致市场上充斥着数十种通信协议,互相之间不能互联互通,而实际建设过程中只能靠现场调试等手段来保障充电连接,严重阻碍了充电设施建设,同时造成了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

中国政府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然而由于充电困难重重,成为扼制产业发展的无形之手。在此情况下,国标委于2015年12月28日发布五项新修订的充电标准,以期待解决充电问题,然而还存在下述问题导致新国标实施效果难以保证:(1)设备质量参差不齐,充电设施的安全性、一致性难以得到保证;(2)新老版本的车辆、充电设施存在多种组合,兼容性与互联互通难以实现;(3)消费者、运营商、物业、保险公司等无法识别新旧国标充电桩,用户体验难以保证。

因此,车企和充电桩厂商如何匹配新标准成为了一个新的课题,而解决的途径有两个:(1)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建立强制认证体系和准入制度,并对已有设备进行改造;(2)市场自发建立秩序和规范。然而对充电设施进行行政管理需要的时间较长,如不能及时满足市场需求将造成消费者的不满。同时,由于充电设施市场发展迅速,如果新国标和非新国标产品同时铺设,不仅仅造成市场的混乱,也是极大的资源浪费。因此,企业是否能够自发的遵循新国标直接影响着整个充电设施乃至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速度。

(责任编辑:六六)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