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品牌>>经营>>

打车软件轮番上演融资秀 下一波专车红包何时到?

2014-12-17 09:10:10 中国经济网

  “4个小伙伴,3个用‘滴滴’!红包召唤新伙伴归队!”沉寂了一段时间的“滴滴打车”红包最近又频繁出现在朋友圈里,几乎要形成刷屏之势。而在“双12”期间,“快的”和“滴滴”的烧钱大战再度让市民惊呼“有钱就是任性”。其实,在两大打车软件公司再度补贴竞争的背后,是打车软件公司新一轮投融资潮。在为补贴大战提供了充足弹药的背景下,是否意味着又一轮烧钱大战呢?


  事实上,背靠腾讯和阿里两大“不差钱”的金主,烧钱已成打车软件常态。不过,业内分析认为,“烧钱大战”或难以为继,主要原因是打车软件行业至今未能实现盈利。在通过“烧钱”获取大量用户后,单一的打车服务投入如同无底洞。此外,用户是善变的群体,哪儿有补贴,哪儿补贴高,就往哪里去。没有了补贴的打车软件,用户恐会滑落。

  任性的补贴

  “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的补贴大战起于今年1月初,2月进入白热化阶段,最高补贴优惠达到20元,但从3月初开始,“快的打车”和“滴滴打车”就先后多次调低打车补贴,优惠金额也调整到3元,补贴单数从最初的每天3次调整为2次;司机端的补贴也一再下调。5月16日,“滴滴”和“快的”双双宣布取消乘客端补贴。自那之后,打车软件开始远离公众视野。

  在“烧钱大战”平息了近一个月后,借着世界杯的火热势头,双方又开始了新一轮的争战。“滴滴”新一轮的营销方案是打车抢红包。与此同时,“快的”也推出“打车返代金券”。此外,双方还推出了新的活动。如“滴滴”与500彩票网联合“领3元红包购彩票”,“快的”则推出世界杯竞彩活动。到了7月9日,“滴滴”和“快的”同时宣布将司机的补贴降为7元一单。到了8月,双方则先后取消了对于司机端现金的补贴。

  其实,在大手笔投资赢得用户后,“快的”和“滴滴”站稳了脚跟,几乎平分了移动打车市场。数据显示,经过上一轮的烧钱大战后,打车软件已经积累了超过1.5亿的可观用户群。中国经济网记者注意到,根据易观国际数据显示,“快的打车”以54.4%的比例占据市场份额第一位,“滴滴打车”以44.9%的比例位居第二。数据同时显示,截至2014年第3季度,“快的打车”覆盖358个城市,“滴滴打车”覆盖300个城市。在活跃用户人均启动次数上,“快的打车”为15.82次,“滴滴打车”则为12.55次。

  不过有人并不认同这种烧钱的做法。有网友表示:“这种做法很明显是在人为地制造泡沫,这些用户很难形成真正的忠诚度。”补贴大战之后,两大用车软件公司的用户使用大幅滑落。据一项门户网站调查显示,两大打车软件停止现金补贴后,有52%的网友表示没有补贴后不会再用打车APP,仅有28.5%的网友表示还会继续使用。

  新一轮价格战不可避免?

  此次,借着双十二的机会,烧钱大战又重新回到大众视野,竞争也进一步升级。其实,在两大打车软件相继提高补贴额度的背后,行业内新一轮的融资热潮正在涌动。

  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日前,“滴滴打车”宣布,公司获得新一轮超过7亿美元融资,据悉这是中国移动互联网领域最大的一笔投资。其实,在此之前,“滴滴打车”已完成三轮融资,分别是来自金沙江创投的300万美元A轮融资,来自腾讯的1500万美元B轮融资,以及来自腾讯近1亿美元C轮融资。值得注意的是,腾讯再次出现在“滴滴”新一轮投资者名单中。按照目前公开的信息,这轮融资之前,腾讯已在“滴滴”身上投下了4500万美元。

  与此同时,背靠阿里这棵大树的“快的打车”日前也正式披露,今年初完成B轮融资,融资总额超过1亿美元,共有4家投资方,其中由阿里巴巴领投。其C轮融资目前已完成,融资规模超过B轮。而新一轮的融资也已经在进展当中。

  此外,有消息称,百度即将战略投资布局全球业务的打车软件Uber。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美国预约租车巨头Uber是打车软件的鼻祖,与“滴滴打车”、“快的打车”相比,商务租车的盈利模式更加清晰,招募司机及车辆、找到用户,双方接单并付款后,平台作为中间商收取佣金。

  互联网时代,谁抢占了移动互联网这个重要入口,谁就能占据优势,赢得了市场。而在移动支付领域落后,就意味着在互联网金融领域落后。业内分析表示,随着新巨头百度加入打车软件领域的竞争,BAT三巨头将再次在打车领域展开正面竞争,意味着用车市场新一轮的战争将拉开帷幕,预测不久之后将出现一大波专车红包福利。(中国经济网记者邢晓宇)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