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民生>>健康>>

温州孵化生长因子药物

2019-03-19 09:02:01 健康报网

壁虎尾部可以再生,是因为有细胞生长因子调节。人类新生儿发生唇腭裂,是因为细胞生长因子的某种受体存在缺陷。作为调节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细胞生长因子是生物药物研发的重要切入点。近30年来,温州医科大学校长李校堃教授带领科研团队潜心于此。他们完成了一系列理论和实践创新,在国际上首次将成人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开发为临床药物,为我国开发具有自主国际知识产权的重组蛋白药物提供了坚实基础。日前,该团队的项目《我国原创细胞生长因子类蛋白药物关键技术突破、理论创新及产业化》荣获201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做细、做深、做透

坚持不懈终见“森林”

20世纪90年代初期,李校堃师从暨南大学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长林剑教授,开始细胞生长因子研究。起步阶段非常艰难,当时对细胞生长因子的研究不多,学术观点也存在争议。

李校堃告诉记者,细胞生长因子最初是外国学者在牛脑垂体中发现的。但从牛脑中提取这种物质产量非常有限,100头牛的提取量仅够几位患者使用。针对这一问题,李校堃团队尝试把这种蛋白的基因转到大肠杆菌上,成功借助大肠杆菌快速繁殖的特点,极大提高了细胞生长因子产量,从而实现了工业化生产。

此后,研究团队新进展不断。他们发现,细胞生长因子对人类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皮肤组织等都具有调控作用,与睡眠、情绪、肥胖、糖尿病、脂肪肝等都有密切关系。为此,该团队花了10年时间,挖掘新机制、新靶点,丰富制剂类型、拓展适应证范围,帮助无数糖尿病足患者减少了慢性溃疡导致的截肢、致盲。

要把细胞生长因子做成老百姓能用的药物,是研究团队始终坚持的目标。他们在过程工艺优化、新型蛋白制剂开发、长效修饰工艺建立、适应证范围拓展、新机制和新功能发现等方面开展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取得多项创新性成果。自1992年至今,该团队相继开发出3个国家一类新药、1个植入型三类医疗器械。目前,他们研发的系列产品应用在全国5500家医院,临床用药人次达到6800万。更重要的是,这些药物由我国率先研发,极大地降低了价格,是美国、日本同类药物价格的1/10左右。

“从基础理论突破到转化成药物创新成果,每个环节都要试验,漫长的重复性工作要耐得住寂寞。同时要找到特色,付出努力,做细、做深、做透。”李校堃借用形象的比喻介绍了团队坚持的科研精神,“就是要把不起眼的事物做到极致,要让‘咸鱼翻身、火腿走路’”。

创新、协同、共享

多学科团队共促转化

从实验室研究到产业化是非常艰难的过程,建立密切的协同关系非常重要。“产学研协同,校企医整合”是李校堃的成功法宝。

“完整的、互相协助的团队才能实现创新、协同、共享。”李校堃介绍,就团队自身来说,成员来自全国各地,知识结构越丰富越能够互相启发、彼此借鉴。从行业的角度看,温州医科大学不仅与珠海亿胜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安徽安科生物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暨南大学医药生物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密切配合,更与各大医院保持着紧密联系。

“临床上什么样的药物剂型最稀缺,哪些是治疗的关键点,药物怎么用效果最好,这些宝贵经验只有医生知道。”李校堃说,教学、科研、产业,每个环节都要有成果转化的理念。

医学院要注意研究论文与产品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基础研究在设置研究方向时就要考虑研究内容能不能变成产品;同时要协助企业完成临床转化,告诉企业临床最新进展等信息。更重要的是,要建立成果转化的机制。

目前,温州医科大学已成立了成果转化管理部门,还设立成果转化为主的教授位置,专职负责与企业合作及科研成果孵化产品。此外,研究专利拍卖收入的30%也可用于未来的成果转化。

(责任编辑:广岛)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