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民生>>民生热点>>

支付不成功二次创单无优惠 美团“首单优惠”是忽悠?

2019-03-14 09:45:21 南海网

编者按:2019年消费维权年主题为“信用让消费更放心”,旨在推动消费领域信用体系建设,营造放心消费环境。随着“3·15”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的临近,南海网将聚焦与消费者关系密切的汽车、餐饮、快递、美容以及网络消费等行业存在的问题进行采访,为消费者维权。消费者购买新车半年内3次出现水温过高现象,知名麻辣烫店卖的“三无”羊肉卷60%含量是鸭肉、交5万元美容费用后商家玩起文字游戏赖账、支付不成功二次下单无优惠 ,美团“首单优惠”是忽悠?……商家如何回应,执法部门如何监管?消费者该如何维权?敬请关注南海网“天天315”系列报道。

【天天315】支付不成功二次创单无优惠 美团“首单优惠”是忽悠?

南海网、南海网客户端海口3月12日消息(南海网记者 姚皓)网络消费作为当今热门的消费方式备受大家青睐,但在实际交易中,不少消费者都遇到过商家自定义条款的“忽悠”。近日,网友李先生向南海网反映,他2月下旬在美团App上预定了两间含“满减”优惠的房间,可付款之后优惠一直未兑现。美团客服表示活动仅面向“首次下单”的客户,李先生由于操作有误已不具备“首单优惠”的条件。对此,李先生提出质疑:“我下单时除了看到‘135减40’的字样外,并未看见其他限制性条件的提示和说明。”

网友反映:“首单优惠”迟迟不到账

李先生2月19日通过美团App订购了东方市某宾馆的两间房,订单显示有135元减40元的优惠活动。“当时什么提示也没有,我是先全额付款的,一般这种活动客人完成订单后一两天就能返利,当时也没多想,可是之后一直没收到。”

随后,李先生通过美团App多次咨询客服,“他们说没有查询到我有享受首单优惠的订单,让我提供当时订房的优惠截屏作为凭证,如果确实有优惠,一般3到5个工作日就能够返现。”李先生说,由于当时他也没太在意这事,所以也没有截图,美团App的页面随时在变,现在再去截图是不可能的。

此后,李先生多次在美团App上与客服进行协商,但是一直没有结果。

美团回应:不符合“首单”定义

3月12日上午,南海网记者拨打美团客服电话0514-85598888对此事进行咨询。后美团相关媒体负责人联系南海网记者解释说,李先生说的活动并不是返利活动,而是美团App的首单优惠活动。

该负责人进一步解释说,首单优惠活动仅客户首次创建订单才能享受,而非首次支付。由于李先生首次点击创建订单后并未立即支付,系统跳转二次创建订单再支付时,已经不符合“首单”定义了,所以也无法享受优惠。

“我确实第一次没有支付成功,第二次全额支付的,当时也没有关于再次下单取消优惠的提醒。3月11日,美团方面又联系进行再次协商。说考虑到我是老客户,可以返50元进行补偿。”李先生说,目前双方已经就此达成协商。

南海网记者发现,类似这样的情况,也有其他网友反映过,“我购买了东西,然后用了优惠券,但是我付款的时候失败了(当时没有绑定银行卡),然后订单被取消了。等我弄好绑定后再买时,优惠券已经不能用了。”

随后,记者通过美团App搜索李先生曾下单的东方市某宾馆,此时订单显示120元减36元等多个优惠活动。记者根据美团客服介绍的情况操作,第一次创建订单准备付款时,订单价格减了36元,取消付款后回到订单界面,不再显示满减优惠,这证实了美团 “首单优惠”的存在。

律师:未交易成功 无“首单”一说 消费者有权要求补偿

那么,美团的“首单”究竟应按照操作次数来算,还是按照付款成功来算?美团的“首单优惠”活动无“仅限首次创建订单,首次支付不成功的再次下单不能享受优惠”等相关提示信息,是否存在误导消费者的情况?

针对“首单”的定义,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律师李君说,支付成功才能够算一种经济交易行为,如李先生首次点击未支付成功,交易行为就不存在,不能称之为下单,就没有“首单”一说,除非经营者在交易页面有明显的文字提示。

针对无“仅限首单”相关具体提示信息,李君表示,经营者对发布的信息要明确具体,以不引起消费者的误解作为基本的前提,尤其在涉及消费者权益的时候,经营者有责任和义务进行提醒,满足消费者的知情权,进而让消费者在掌握各种信息后做出正确的判断。本次事件中,美团App没有明确的提示,使消费者容易做出错误的决定,消费者有权要求对方进行补偿。

李君说,诸如类似消费时条款不清晰的情况,消费者可根据《合同法》第四十一条,来保护自身权益。《合同法》中提到,对格式条款的理解发生争议的,应当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释。对格式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应当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格式条款和非格式条款不一致的,应当采用非格式条款。

(责任编辑:六六)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