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民生>>民生热点>>

春节又到,谨防骗子出损招

2019-01-25 14:05:51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春节就要到了,各类诈骗电话、短信又盯上了人们的钱包。如何做一个反诈骗的明白人?怎样避免上当受骗,防止经济财产受到损失?今天,本期主持人就给大家讲一讲常见的电信网络诈骗手法。

问:最近的电信诈骗有哪些新花样?

主持人:虽然有不少关于防范电信诈骗的宣传和预警,但依然有受害人掉入不断翻新的诈骗陷阱中,有不少受害者入套前甚至看到过类似预警。为什么电信诈骗防不胜防?以下几种类型的诈骗容易让人“入套”,包括骗子语气强硬态度蛮横的恐吓型,骗受害人办电话卡单线联系的洗脑型,网络刷单诈骗惯常伎俩的诱导型。值得注意的是,冒充“公检法”人员实施诈骗的手段花样也有“翻新版”。以前,诈骗分子往往会通过各种手段先震慑住受害人,然后通过各种方式给受害人洗脑。现在,一些不法分子会先出示各种“正规手续”,用“诚恳”的态度骗取受害人的信任,再实施诈骗。

问:骗子一般都会如何行骗?

主持人:其实,识别冒充“公检法”人员的电信诈骗非常简单。公检法机关办案没有协助办案的“特派专员”,也不会通过电话或即时聊天软件开展调查,更不会通过传真、网页、聊天软件等形式向当事人送达通缉令、逮捕证、财产冻结通知书等法律文书。如果遇到可疑情况,应及时向亲友或周边公安机关询问。

同时,骗子还会在QQ或微信上冒充好友、同事、代购等身份,假借爱心传递、点赞、色情服务等实施诈骗,有的还会虚构绑架、手术、贷款、重金求子等情节施行诈骗。此外,购物退税、“猜猜我是谁”、包裹藏毒、引诱汇款、提供考题、高薪招聘、伪基站、兑换积分、中奖等也是常见诈骗手法。

问:防范电信诈骗要注意什么?

主持人:防范电信诈骗首先要养成保护个人信息等习惯,要做到“六不”,即不汇款、不轻信、不透漏、不扫码、不点击链接、不接听转接电话。还要做到“三问”,即遇到情况,主动问本地警察、主动问银行、主动问当事人。在遭遇电信诈骗后,要牢记“三步走”:准确记录骗子的账号、账户姓名;尽快拨打110或就近到派出所报案;及时准确地将骗子账户信息提供给民警,由公安机关实行紧急止付。

(本期主持人 李万祥)

(责任编辑:六六)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