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民生>>民生热点>>

辟谣:滴血验癌不可能 马赛克疫苗不能阻止艾滋病

2018-02-18 10:05:51 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2月17日消息(记者侯艳)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新春报道《央广求证 粉碎谣言》回顾去年流传在各个领域的谣言,厘清传言背后的真相。

“滴血验癌”是不可能实现的技术手段

2017年的《央广求证》播出了两篇有关所谓滴血验癌的报道,一条是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罗永章团队自主研发出了一种专门检测热休克蛋白90α的试剂盒。患者只需取一滴血,即可用于癌症病情监测和治疗效果评价”。另一条是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博士常宁率领的科研团队运用光子晶体微球技术,设计出一款自动化检测仪,通过一滴血,就可完成12项癌症的早期筛检。这两条新闻都被媒体报道为“滴血验癌”的重大突破。

罗永章团队的突破意义在于,他们在全球首次发现了分泌到血浆中的热休克蛋白90α和细胞内热休克蛋白90α的分子差异,首次证明了人血浆热休克蛋白90α是一个全新的肿瘤标志物,并自主研发的一种专门检测热休克蛋白90α的定量检测试剂盒,只需患者一滴血的采血量,即可用于癌症病情监测和治疗效果评价。浙江省肿瘤医院苏丹教授肯定了这项成果:“罗教授团队的优势就是把蛋白重放出来,做了很好的试剂盒,这个试剂盒通过了大样本、大人群的验证,应该来说是我们中国患者的福音。”

据介绍,临床使用的以血液为检测对象的有将近20种肿瘤标志物,肿瘤标志物是提示患者罹患癌症风险的重要依据,但并不是说肿瘤标志物高,就一定是癌症,反之亦然。也没有一种血液标志物,能百分百地诊断肿瘤,肿瘤标志物不能代替病理学诊断,而像常用的CT检测也不能百分百的诊断,这都是临床诊断的辅助手段。

苏丹解释说:“他们的检测可以帮助临床医生来判断患者的疗效,比如有些患者可能做了治疗之后,可以通过肿瘤标志物来看治疗的效果怎么样,而且可以帮助判断患者是否有复发,这个标志物临床的意义是非常明确的。但是如果仅凭这个标志物的检测能够帮助健康人群诊断肿瘤的说法有一点不严谨。”

从这个意义上说,“滴血验癌”并不准确。而东南大学学生常宁团队研发的光子晶体微球自动化检测仪,只需要一些血液样本,就可以完成对12种常见肿瘤标志物的检测。而整个检测过程,只需5到10分钟。但是常宁本人称,将自己团队的成果概括为“滴血验癌”是不严谨的。“采血量是依据检测的要求来决定,可能是50微升、10微升,或上百微升,所以‘滴血验癌’这样讲是不严谨的。我们在仪器检测过程中检测的是肿瘤标志物,而肿瘤标志物和癌症之间是完全不同的。我们检测的是肿瘤标志物的浓度,而肿瘤标志物浓度与癌症之间的关系可能需要医生,或者更为权威的人士去确定。”

受访专家都表示,目前“滴血验癌”是不可能实现的技术手段。江苏省肿瘤医院临床肿瘤实验中心吴建中教授表示,无论什么指标,目前都不能代替病理学诊断。“现在肿瘤诊断的金标准还是靠病理,包括影像学当中看到的早期肺癌,或者其他看到的一些肿瘤。”

艾滋病“马赛克疫苗”不能阻止艾滋病发展

2017年,一篇有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疫苗,也就是艾滋病病毒疫苗研究进展的报道在网络引发关注。报道称某公司“宣布了全球首次HIV疫苗人体临床试验结果,结果显示,被试志愿者对HIV疫苗耐受性良好”。事实果真如此吗?

2017年7月,在法国巴黎召开了第九届国际艾滋病协会艾滋病科学会议。会上,美国强生公司子公司杨森制药公司以口头报告的形式对外宣布,在一项早期临床试验中,他们测试了一款针对艾滋病的“马赛克疫苗”,结果显示393位健康志愿者100%地出现抗体反应,而且有较好的耐受性,也就是没有明显副作用。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席流行病学专家吴尊友表示,从医学角度来看,如果是对其他疾病来说,产生抗体的含义可能有三点,一是感染了某种病原微生物;二是已经康复了;三是不会再感染或感染但不会发病了。但是对于艾滋病来说,情况很复杂,“这个抗体产生不代表感染艾滋病康复了;不代表艾滋病毒进入人体不再感染了;也不代表不会向艾滋病的疾病进程继续发展,也就是说不能阻止艾滋病的发展。”

针对媒体报道的该疫苗让受试者“抗御艾滋病效果明显”的说法,多名该领域专家学者和记者查阅了相关信息后发现,这组数据并非来自此次人体临床试验,而是之前的一次动物试验。

艾滋病临床专家、北京协和医院感染科主任李太生表示,不应把两组试验数据混为一谈。“猴子和人差别太大了。不懂的人一看100%和94%。疫苗来讲,最重要是保护率。这个抗体关键有没有保护性作用,是不是综合性抗体,尤其有没有产生特异性的细胞免疫。疫苗从1986年开始,做了有30年了,没有一个有效疫苗。”

艾滋病病毒疫苗,离我们还有多远?吴尊友表示,这不好预测,但从目前全球研究来看,他预计5年内不会出现。

(责任编辑:八雨)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