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民生>>民生热点>>

李沧发布消费警示:老年人警惕礼品背后的陷阱

2017-03-16 11:22:06 信网

信网3月15日讯 据李沧区市场监管局消息,在第35个“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来临之际,李沧区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李沧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针对目前在老年人保健、美容美发、预付卡、家庭装修、手机通讯等方面存在的消费投诉热点、难点,发布消费警示,并提醒广大消费者谨慎理性消费,谨防上当受骗。

“免费礼品”背后的“温柔陷阱”

保健品、医疗器械的投诉焦点始终集中在老年人身上。不法分子往往临时租赁场所,以长期提供免费体验、试用以及免费礼品为诱饵,通过现场讲课、放录像、给老年人授课的方式,让他们免费体验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再进行销售。讲座一般都是以各种小礼品赠送吸引老年人来参加,前阶段“洗脑”,后阶段卖“药”。“专家”鼓吹这些保健品为“神丹妙药”,医疗器械能“包治百病”。因为多数中老年人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关节炎等老人病。不法分子故意把保健品当药品推销,把简单的医疗器械说得神乎其神,且价格不菲,造成患者花巨资买了一堆“废品”。

在此提醒广大老年消费者谨慎对待那些以小礼品赠送作为诱饵的健康讲座、熟人推销、免费体验等活动,这都有可能是推销陷阱;在发现有人使用以上手段推销保健品或医疗器械时,要及时向相关部门举报。建议有病要到正规医院治疗,同时还应同家人商量是否购买保健食品或医疗器械。

“免费体验”之后的“进门容易出门难”

商场、步行街、写字楼众多发传单的小贩,通过花言巧语,以免费体验为诱饵,将稀里糊涂的消费者哄骗到美容院,消费者一旦躺在美容床上,就被各种美容护肤品糊满脸,经过所谓“美容师”忽悠,消费者就被强行消费了。在此,提醒广大消费者,“免费服务”背后多为“温柔陷阱”,在面对免费体验诱惑的情况下,消费者需要保持高度的警惕和防范,以免因为贪图小利而误入“陷阱”。与其事后为维权而奔波,我们何不做到事前抵制诱惑,防患于未然呢?

“预付消费”谨防“花钱买难受”

预付消费模式是“先储值付款后享有”式的服务,其在消费过程中常常易产生消费者合法权益受侵害现象。随着“先付款后消费”新型消费模式的兴起,在给消费者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也存在着较大的消费隐患,因经营者关门跑路、关门停业导致消费者不能正常消费的问题也时有发生,预付式消费的投诉也在逐年增多,主要集中在美容美发、健身娱乐、洗车消费、餐饮消费、摄影消费等行业,均是由于店主跑路、停业、转让等原因将导致原储值卡无法继续使用,引发消费纠纷。

在此提醒广大消费者,在接受预付消费时不要被推销人员天花乱坠的介绍蒙蔽了双眼,应理性分析自己是否真的长期需要此类服务,要按照自己的实际需要来购买消费卡,不要盲目地因商家的优惠较大而忽视了潜在的成本及风险。尽量不要选择大面值的消费卡,选择需要消费时随时充值的,这样就可避免大的损失,同时建议消费者尽量选择店面较大和信誉好的经营者进行消费。

防住家装“五板斧”

冬去春来也唤来了新一波装修热潮。在此提醒广大消费者谨慎装修,防住家装公司“五板斧”。

价格“连环斧”。装修公司事先故意将报价压低,而且说得天花乱坠并赠送消费者名目繁多的居家用品以得到消费者青睐,然后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增加项目、提升水平等名目不断要求消费者追加工程款。对此,消费者一定要注意在合同中注明详细的付款细则,不要预付过多的工程款,同时还要留下足够的维修保证金。

合同“金钟斧”。装修公司往往利用消费者对合同文本不熟悉,从而在个别条款上想办法、钻空子。对此,消费者要特别注意,在订立合同时要清楚地表达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对容易产生歧义的条款,要进行详细说明,否则一字之差就可能失之千里。

设计“花花斧”。装修公司在进行家装设计时,往往一味追求图面效果,添加一些不实用的设计,让消费者多花钱。对此,消费者尽量在装修设计时多花些时间,亲自参与家装设计,及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要求,并量力而行,切忌铺张。

材料“真假斧”。装修公司事先设计指定的材料往往是高档或较高档的,在采购中却向建材商购买假冒伪劣产品。针对装修公司的偷梁换柱行为,材料的采购最好由消费者亲历亲为,以防止对方多报、谎报,切实维护自己的利益。

施工中的“暗斧”。由于装修时,消费者大部分时间不在现场,装修公司往往在墙壁处理、管线暗埋等无法检查到的地方,进行偷工减料。对此类极易发生的行为,消费者应不定时去现场查看,并在每个阶段提醒装修公司与装修人员,做到多询问、多查看,以避免装修后的系列隐患。

手机便宜话费补

手机已逐渐成为生活中的“必需品”,而且随着功能的不断强化,常换常新,消费者对此也乐此不疲。买到功能强大,价格优惠的品牌手机成为不少消费者津津乐道的事。但不法分子也瞅准了消费者贪图便宜的心理,通过先将手机价格报低吸引消费者交款后,再告知该款手机为合约机,需要消费者承担高额的套餐费用,当消费者提出退款要求后,又以无质量问题不予退货或需要消费者自行去别的地方办理退货为由拒绝退款,令消费者苦不堪言。

在此提醒广大消费者,天上不会掉陷阱,在面对商家低价诱惑时,一定要保持理性,问清所有的附加条件,而且要在合同中予以明示,在签订合同后,再履行付款手续。如果遇到由于商家未履行告知义务而蒙受损失的情况,应及时联系相关部门进行维权。

(责任编辑:六六)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