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民生>>民生热点>>

消费者买卡最好先查查商家备案情况

2016-09-22 23:19:55 新闻晨报

市商务委对单用途商业预付卡展开专项治理,并着力推动立法程序

消费者买卡最好先查查商家备案情况

见习记者 谢 竲

2013年,玛花纤体一夜之间爆出“倒闭门”事件;2014年,康骏养生会馆在沪多家门店相继停业,仅登记受理的消费者损失金额已达700万元;2015年,代官山门店突然停业,会员预付费充值卡内的金额几近“打水漂”……

据市单用途卡协会估计,全市发卡主体近10万家,实际备案发卡企业比例不足1%,而“重灾区”美容美发行业中已备案的38家企业,在全市已发售预付卡的3000余企业中,可谓凤毛麟角。市商务委表示,今年7-9月开展了单用途商业预付卡专项治理行动,确定了重点治理对象,并对未按规定办理备案的发卡企业,责令其限期改正,同时着力推动相关立法程序。

美容美发企业投诉最多

据市单用途预付卡协会初步估计,全市发卡主体总数近10万家,截至目前,全市实际备案发卡企业只有366家,备案比例不足1%。其实,早在2012年9月商务部发布《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试行)》中,就要求规模发卡企业、集团发卡企业和品牌发卡企业实行资金存管制度,如果发生企业“跑路”事件,就能用这笔资金来赔付。但这项《办法》主要针对的是商场、超市等备案过的企业,并没有对所有商家进行强制规定。

在市商务委去年处理的发卡企业关门跑路的12345投诉举报中,美容美发行业占比超过50%,而在今年7-9月开展的专项治理行动中,从初步排摸统计的数据来看,截至今年7月底,除浦东新区和徐汇区外,全市14个区美容美发和沐浴(含足浴)行业主体数量为11516家,其中发卡主体数量3477家,占比30.2%。而根据商务部单用途预付卡业务信息系统显示,本市美容行业仅占备案企业中的10%,仅为38家。

市商务委表示,美容美发等行业企业广泛采用“超低折扣”“卡”住消费者,在短期内积聚大量的消费者预付资金,大大缩短投资回报企期,然后进入“开店-发卡-再开新店-再发卡”的畸形发展模式,开通了一条类似于准金融筹资渠道,但不在金融市场监管的范围内,集聚了巨大的潜在风险。

市商务委秩序处副处长陈伟表示,目前预付卡消费模式上的确存在一定制度上的先天性缺陷,是否要给这个普遍的市场行为设立准入门槛,近期已与工商、法制办开展调研,希望进一步推进立法,解决目前监管中的法律盲点。

备案门店标识将“上线”

消费者对待预付卡也要有风险意识。根据《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单张记名卡限额不得超过5000元,单张不记名卡限额不得超过1000元。消费者在购买时需要特别留意。

上海市单用途预付卡协会执行副会长范林根指出,目前正在逐步落实售卡用卡点悬挂备案信息铭牌、出售的预付卡面上追加备案标识、及其二维码扫描识别功能等工作,消费者也可以通过商务委、单用途预付卡协会等网站及相关为新服务平台查询企业备案信息:“在这些平台上,发卡企业的季度发卡数量金额、用卡范围、企业评价都会有所公示,消费者如遇侵权,也应及时向相关部门、协会投诉举报。”

8种情况需警惕

1超惠轰炸 一些商家以极优惠的条件吸引消费者购买预付卡,其实是采用价格偏高、赠送的与充值的不同等使用、节假日不享受优惠、变相限制消费者的选择等手段,承诺根本无法兑现。

2瞒天过海 商家用“健康会所”、“健康生态圈”等名义发行预付卡,并以这些虚构名称招揽预付卡消费者,之后突然关门,消费者按假名称去维权,屡屡碰壁。

3金蝉脱壳 在美容美发行业中,经营者登记资料中的“负责人”有许多不是真正的老板(投资人),而是通过许诺“分红”、“多拿工资”,哄骗某个员工充当“老板”,让其承担“负责人”的法律责任。出了消费纠纷问题后,老板金蝉脱壳。

4偷梁换柱 一些商家宣称充值3000元就可成为“消费股东”,每年可分红。商家的如意算盘是,给消费者戴上“股东”帽子,消费纠纷变成经营者内部关系,让消费者失去维权资格。

5买卖客户 商家通过变更名称、变更“老板”、变更营业场所等,未经消费者同意,就私下将自己承担履约义务的消费者转让给别的商家,原商家承诺的服务义务和质量出现打折或灭失。

6系统坏了 商家以系统坏了为名,不让消费者用预付卡结账,实为商家“玩花招”,故意不让消费者使用预付卡。

7只进不退 预付卡消费纠纷的投诉者都反映商家在办卡充值前宣称可随时退款,但充值后就变成只进不退。

8服务“升级” 一些商家以连锁经营形式推销预付卡,在履行服务的过程中,以总部统一升级为由,不按事先约定提供服务,或者引导消费者到不同的分店消费,却另外加收费用。

(责任编辑:六六)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