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民生>>家居

什么样的公司会花钱找骂?

2014-07-30 12:43:03和讯

    7月28日,鲁振旺在微博上爆料,某公司花十万寻找“找茬大师”,以发现自己服务中的缺陷,不是一共十万,是一个“茬”最高十万。

    要求很奇葩!爱挑刺、斤斤计较、脾气火爆、火眼金睛、好奇心强、刀子嘴豆腐心……网络顿时一片沸腾,很多网友表示自己是处女座,每一条都很符合,还有网友表示,这些条件简直就是自己老婆量身定制的,网友们热情地参与了对这则消息的各种恶搞。

    抛开传播不谈,很显然这是一家公司通过网络的形式,展开的服务质量提升活动,说白了,就是公司花钱找人“骂”。

    这样玩,其实风险不小。把公司最见不得人的缺陷,拿出来接受全体用户的监督,这本身就颇具勇气,而愿意花钱来找骂,还需有点坦荡的精神,扒了衣服让你瞅。要知道,很多用户会为了找茬而找茬,冲着奖金很多原本可吐可不吐的槽都会吐过来,以这种方式来营销,结果只能是一种灾难。

    在传统的思维中,公司的“茬”可以在内部大书特书,服务创新、细节主义、完美体验,一直都是公司管理中很重要的部分。任何公司都有服务部门,都有用户服务通道,每天都会接收到来自用户找的“茬”,一般的做法是,尽量把“茬”消灭在生长的地方,不要扩散。

    在公众用户层面,“茬”的存在就是威胁,一个“茬”被放大了,就有可能影响无数个用户的体验。因为在找茬运动中,“茬”本身会有放大效应,1%的用户感知到了,会影响99%的用户。只有真正从内部组织到终端服务,都做好了充裕的准备,才敢于接受用户的挑刺。

    十万买“茬”,是不是公司不知道“茬”在哪里?显然不是,公司的任何一个高管,只要愿意花半天时间,去接听客服热线,公司产品和服务上最薄弱的环节立马就清晰明了。

    在我看来,十万买“茬”,买的既不是一次营销机会,也不是“茬”的发现之旅,而应该是公司内部的紧迫感与服务意识。

    这让我想起十年前我工作的报纸,被读者广为诟病的就是错别字连篇,一篇文章错别字连篇,别管你做新闻是如何严谨,给人的印象都是公信力下降。

    报社想了很多办法,流程创新、奖惩措施什么都试过了,收效并不大,小纰漏总是从意想不到的角落里蹦出来。

    有一次,总编痛定思痛,开会的时候宣布,在报纸上刊登广告,有读者发现错别字可打电话反映,第一个发现的读者可以得到一万元奖励。

    那一期的报纸,一个错别字都没有出现。而且从此之后,极少见到错别字。

    为什么?因为编辑们在“万元找茬”之下,压力空前的大,没有人愿意因为自己的一个别字,第一个让团队产生“万元损失”,于是大家以发自灵魂深处的认真,来面对哪怕是来自角落里不经意的“茬”。

    所以说,在我看来,这家公司十万买“茬”的真正动机,在于给内部制造压力,逼迫自己为用户提供完美的服务。你想想,整个公司在搞找茬大赛,好死不死你负责的版块被评为年度大茬,公司要为你们的愚蠢额外付出十万元“找茬奖励”,用户在奔走相告你的大“茬”,媒体也在津津乐道你的大“茬”。

    你脸上挂得住吗?想想都可怕,趁早把事情做好,不要沦为大“茬”得主。

    这家花十万找“茬”的公司,到底会是谁?我对这样一家有点憨厚又有点诚恳的公司,突然增强了很多好感。大家都在猜测,我们不妨从几个角度缩小范围。

    首先得是土豪级公司,一个“茬”就愿意付十万,怎么着也得准备承受100个“茬”的成本吧?要不然找茬运动还不成了最大的茬了?所以说这家公司极有可能已上市,或者具备上市级公司的规模,起码不会是初创公司,不然很难有这么大的投入。

    其次,应该面向公众开展服务,甚至于公众生活息息相关,一家面向企业做服务的公司显然也没有面向公众找茬的必要。这条说了等于白说,太多了。

    第三,重视用户体验和服务,以这么高的成本来征集用户的不满,对于用户体验的追求已经很极致了。貌似更难锁定目标了,所有公司都会标榜自己注重用户体验,但是实际如何真的很难评价。

    第四,我想这家公司应该不是每天把互联网思维挂在嘴上的公司,总体风格应该偏务实。我想怎么也不会是小 米或者360,因为这些公司玩得会更无节操,或者更看重以小博大,更在意“吸睛”,更多是向外,而这家公司的目的许多是向内的。我想有可能是“企鹅”,因为腾讯有时还会玩点守拙的东西。当然,我觉得更可能的是,华为?苏宁?海尔?嗯,貌似都有可能,很难猜,不过很有趣,拭目以待!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走质检、进企业、看质量”活动走 ...

  • 深秋的甘肃敦煌胡杨林

  • 提升质量安全促进蜜柚出口

  • 故乡的标点

  • 时光之味

最新新闻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