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四版>>
寻常妙笔 淡雅书香——读《曲平诗文钞》有感
2020-04-24 09:33:57 中国质量报

寻常妙笔 淡雅书香

——读《曲平诗文钞》有感

□ 李 刚

曲平先生新出一本集子,嘱我写序。初读下来,顿时眼前一亮,论文好懂,诗词好诵,小说好读。诗文选材,均来自寻常生活,质朴无华的语言中蕴含着淡雅书香。细细品读,论文有观点有思想,诗词有才情有意境,小说有哲理有品味,值得阅读、推荐。

一、论文之严谨

论文严谨本是常识,但近来个别“崇高感”“优美感”的“雄文”,搅乱了论文好名声。作者在文集中的几篇论文,却有细考深研,观点简单明了,论据充分有力。

先说选题。好的选题是文章成功的一半。作者的文章,有的是专业论文,有的是读后感,有的是随笔,题材均是读者身边的人、物、事。《闲谈医生》对看病检查项目繁多、诊断不准等问题进行鞭笞,带有杂文的批判性。《漫谈读书》谈到,读书要有良好习惯,做到“四到”、“三读”:心到、眼到、口到、手到;勤读、多读、耐心读。这对广大读者,是一个很好的建议。

再说思想。国学大师陈寅恪“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是其鲜明的特点,写在他的墓碑上。论文关键是要有思想,有独立见解,不是人云亦云。作者的论文,以独到见解见长,他经过自己钻研,独立思考,从各种素材中,提炼出自己见解。在深入研究《闲情赋》以后,作者对众多褒贬不一的评说,抽丝剥茧,比较掂量,而后得出结论:《闲情赋》既不是淫诗,也不是“忠臣恋主”,它不是美玉中的微瑕,而是众多美玉中的和氏璧。“把她说成淫诗,打入冷宫一千四百多年是不应该的。”这一结论即是“独立之精神”的体现,十分难得。敢于与众多名家叫板,不说出几条硬道理,是不能说服读者的。这样的论文,经得起历史沉淀,经得起读者追问,经得起同行质疑。

最后说逻辑。逻辑性强,文章就立得住脚,文章就有价值。收录的论文有好几篇在大学学报发表过,自然是得到学术界认可。《试论李清照的叛逆精神》,从李清照的思想、诗词创作、生活阅历3个方面,用历史史实,论述李清照的叛逆精神:在思想上,爱国而不忠于昏君赵构;在创作上,继承而富有创新精神;在生活上,敢于冲破藩篱摆脱礼教。读完文章,既是享受李清照的诗词艺术,更是感受到大宋时代的别样悲凉人生,“既有锥心泣血的悲痛,又有气贯长虹的豪情,更有对大宋山河大宋黎民百姓的无限眷恋之情”。这就是论文的逻辑力量。

二、诗词之瑰丽

诗词是瑰丽文学中的珍宝,是本书主体。曲平先生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对诗词尤为钟爱。在他眼中,凡事皆可用诗词来描述,凡情皆可用诗词来抒发。诗词是反映生活的最好载体。

(一)诗韵诗律。写诗读词,韵律很重要。诗要注意平仄韵律,词需要符合词谱,每个词牌都是“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且各不相同。作者喜欢写组诗,对《红楼梦》里的人和事,写了76首诗词,对20多个人物逐一点评。没有一定的文学修养和生活阅历,是比较难写好的。

(二)诗景诗境。好诗,就要贴近读者心灵,读后,能使读者眼前留下影像,能使读者心底与作者的心灵形成共鸣。能这样,这诗就是有景有情有意境的好诗。作者的《诗八首》,琴、棋、书、画、诗、酒、茶、花,就把读者带入情境之中。如《花》:

花开花落是寻常,四季轮流换上场。

红杏含羞蝴蝶舞,孤兰欣赏蜜蜂忙。

满池荷叶波纹漾,遍地黄花菊月香。

飞雪冷风梅雅韵,神州处处好文章。

细细品来,起句用杏花开喻春,尾联用梅花喻冬,和春夏秋冬四季自然吻合,而结句“神州处处好文章”,则与唐人刘希夷“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又有同样寓意。

(三)诗言志,言为心声。作者是文革前的教师,经历过时代风雨洗涤考验,现已退休20余年。他身处改革开放大潮中,创作诗词文章,仍然保持着中国传统文化人的气质与坦荡,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东风第一枝·玉兰花》,用词华丽,赋予其“天姿国色”,更赋予其高尚、高雅和高贵,“从不让蜂侵蝶犯”。用拟人修辞格,展示玉兰花的端庄美丽,不染风尘,风致雅韵;用对比映衬手法,把玉兰放在微雨、好风、碧水、雾气、月色、绣楼的优雅环境中去刻画。这里,读者眼中的玉兰花是活生生的、有品格有个性的,分明歌颂的是人世间的端庄美丽、高贵品行。作者坦言“物能如此,人亦能如此,能如此,方能端庄髙雅。”

(四)诗风诗骨。“风骨论”始创于刘勰。风骨,是诗人必有之精神支柱。一个时代的诗有风骨,说明时代的振兴振奋,是盛世。在论文《〈生查子·元夕〉著作权问题辨析》中,作者提出一个重要问题:“一当有人将此词移入欧阳修的文集之后,便什么赞语都来了。同样一首词为什么说欧阳修写的,就赞声不绝?为什么说是朱淑真写的,朱淑真就成了不可饶恕的罪人?”这充分地表明了作者对公平正义的追求,表明了作者爱憎分明的立场。刘勰论诗“是以怊怅述情,必始乎风;沉吟铺辞,莫先于骨。”诗风诗骨,是诗词感化读者、推动社会文明的重要因素,也是诗人思想境界的体现。

三、小说之深邃

文学是人学,小说是人性人世人情的深刻描绘。小说的深度反映作者的思想深度。这是小说能够传世的精髓。书中的几篇小小说,体现了作者冷静、客观而深邃的人性观人情观,也是对浮世的沉淀和回味。《邻居秋婶三题》,从3个不同角度描写秋婶全家的善心善行,歌颂人间真诚和大爱。《理事的悲哀》,则从第一人称的角度,诉说一位电大领导对写文章奉承自己的人,对上面强加给自己“理事”等各种头衔的不满,直接批判文风不正之弊、用人不当之弊,入木三分。《第三份报告之后》,故事很简单:一中学校长,向乡副乡长连续3次呈送抢修危险校舍的报告,而副乡长总找出借口拒绝。后来,一位老教师死在暴风雨刮倒的教室走廊上,校长被免职调出,而这位副乡长却以冒险抢救师生,成了响彻省市的风云人物。如此结果,让人唏嘘不已!

窃以为,论文是人文精神的探寻,诗是时代的风向标,小说是历史风情的再现。曲平先生在《曲平诗文钞》中做到了。停笔之际,正值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期,我们更需要“诗与远方”。

(注:《曲平诗文钞》已由南方文化出版社出版,本文是该书序言之一。本报发表时有删节)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 小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