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二版>>
发放消费券要科学施策
2020-04-23 09:35:03 中国质量报

□ 胡立彪

为了促进消费需求回补、释放,自3月以来,一些省市开始发放各种形式的消费券。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超过20个省市宣布发放电子消费券,总额逾50亿元。从回馈数据来看,消费券的使用发挥了撬动消费的杠杆作用,乘数效应明显。如,杭州发放的消费券核销2.2亿元,带动消费23.7亿元,乘数效应达10.7倍。

消费对经济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是经济增长的持续动力。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很多行业不得不按下“暂停键”,国内消费数据也出现下滑。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月,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了20.5%。为进一步激发消费潜力,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等23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为今后一段时期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制定了明确的路线图。

如何促进消费?发放消费券被认为是效果最直接、最显著的手段之一。从需求端来看,消费券发放能够扩大消费需求,缓解当前消费不足的矛盾,发挥消费在稳经济中的作用。从供给端来看,发放消费券,有助于外贸企业实施市场替代,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其暂时困难。与此同时,发放用于线下消费的消费券,对支持实体店经营发展、防止其倒闭起到积极作用。对改善民生,尤其是改善受疫情冲击导致收入锐减的中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水平有重要意义。

不过,消费券的杠杆作用发挥得怎么样,不在于发多发少,而取决于怎么发。关于消费券,有一个很形象的说法:作为一种短期激活消费的方式,消费券类似给压水机内倒入一瓢引水,目的是“引”出更多的活水,为经济活动循环注入动力。而“引”,必须重视方式方法。首先,它要有方向性。哪些行业、哪些人需要消费刺激?这个一定要搞清。餐饮、旅游、文体等是此次疫情中受冲击最大的行业,消费券的消费方向自然要倾向这些行业市场;普通消费者尤其是低收入社会成员受疫情影响较大,他们应成为消费券重点发放对象。

从已经发放消费券省市的实践看,其之所以能够取得很好成效,得益于各地做好了“引”的工作,在发放消费券时注重科学施策,特别是做到了精准发放。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借助电子支付平台发放,既节约成本,缩短链条,又保证了可追溯,兼顾便捷与公平公正;二是划定使用领域和使用时间,更好地与需求匹配。

当然,消费券对市场的刺激固然速效,但作用毕竟有限。有些行业市场在短期刺激下相对容易被激活,但有些市场则不是通过消费券就可以简单撬动的。何况,消费券多属一次性收入,不是持续性稳定的收入预期,对大件消费或长期消费不构成重要影响。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真正发挥消费券提振消费、拉动经济的作用,要掌握好度。一方面,发放消费券需考虑财政承受能力,避免过度透支;一方面,也要接受公平底线考量,避免扩张性货币政策与消费券受众过多叠加,导致物价波动和财富逆向分配。同时,还要抓好消费券发放和使用监管,避免职业“薅羊毛”、刷单、黄牛等违反市场秩序的行为,保证“券”尽其用。

促消费、扩内需是一场持久战。近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加大“六稳”工作力度同时,首次提出“六保”,提出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释放消费潜力。落实中央部署,各地在推出消费券时,要科学施策,注重方式方法,确保成效。同时,也要综合施策,打出更多、更精准的组合拳,稳定消费预期,让人们真正能消费、愿消费、敢消费。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 小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