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产品可靠性报告》>>

火烧眉毛的电动车安全

2013-04-18 15:56:00 中国质量新闻网

电之惑

火烧眉毛的电动车安全

    深圳的一场5.26恶性交通事故,导致三条鲜活生命的陨落,三辆汽车的严重报废,一起不该发生的火灾和一个品牌57亿元市值的瞬间蒸发。在巨大损失、亲人的悲痛和被撞击车辆无辜的背后,一些看似光鲜耀目的数据和之前毋庸置疑且无懈可击的安全描述,却在这场惨痛的撞击后,给我们带来了无数的猜测和质疑:是什么导致了我们起初的深信不疑,是什么让我们对它产生了美好的愿景,是什么把我们重新扔回起点,重新审视我们自己

    “回播”

    2012年5月26日凌晨3时8分许,驾驶人侯某驾驶一辆红色日产GT-R跑车(当时车上另有3人)在深圳市滨海大道由东向西超速行驶至侨城东路时,以约180公里的时速先与同向行驶的一辆由谭某驾驶的比亚迪e6出租车(车上当时还有两名乘客)左后尾部发生剧烈碰撞,之后,由于超速引起的巨大惯性,又导致其驾驶的车辆与由晏某驾驶的大众桑塔纳出租车(当时车上有一名乘客)再次发生了碰撞。初次剧烈碰撞之后,导致正常行驶的比亚迪e6出租车失去控制,并使车辆尾部与右侧绿化带树木相撞,随即起火并造成出租车上3人当场死亡,肇事车辆和被撞的桑塔纳出租车上的人员也不同程度地被撞伤。事故发生后,侯某弃车逃逸并于26日上午10时许到福田大队投案自首。

    众所周知,在恶性交通事故中,内燃机车辆在碰撞后导致车身的形变和重要高温零部件的位移,从而使周围可燃线管等易燃材料起火燃烧的事例并不在少数,但此次事件作为“首宗纯电动汽车乘员死亡案件”,将e6这款车连同它的东家比亚迪推向了风口浪尖,推向了不断遭到猜测与质疑的境地。事件发生后首个交易日,比亚迪就在A、H股中大幅重挫,市值最高蒸发近57亿元。失去信心的投资人不仅是在质疑纯电动车的安全性问题,更是对4月公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中包括电动车在内的新能源汽车成为未来中国汽车产业的重要战略方向产生质疑。

    回顾近年来电动车的着火事故,比亚迪e6并非首例。2011年5月,通用汽车沃蓝达增程式电动车起火事件曾让人对电动车的安全产生极大的忧虑。然而经过数个月的调查和一系列试验,美国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在今年1月给出了结论:沃蓝达的电池并不存在安全隐患,而电动汽车发生自燃的风险系数也并不比油动车高。与此同时,该局支持通用汽车对沃蓝达相关系统做出改进。沃蓝达起火事件的这一调查结果,让人们对电动车安全问题的担忧减轻了许多。而国内,比亚迪汽车方面相关人士表示,e6电动车经过国家权威部门检测,碰撞和挤压测试均符合国家法规要求。该人士还表示,在5.26交通事故中,这种极端的撞击情况下,经过多次碰撞、旋转,即使燃油车也可能会发生起火燃烧。与此同时,也有不少网友表示声援比亚迪,同样认为即使传统汽油车辆,在高速碰撞后也会引发着火,并不能因此即认定是电动车的问题。但也有网友质疑,比亚迪e6“烧得只剩下车壳子”,受损程度远大于肇事车辆和另一被撞车辆。

    单选题:续航或安全

    比亚迪e6先行者是这么一款车,它的目标受众锁定为私人用户,综合工况下单次充电最长可行驶里程为300公里,当然这种情况仅限于车内仅一名驾驶员并且无任何负载和鲜有堵车的良好路况下,对了,此时空调是不能打开的,热了请摇下车窗。车身采用了跨界的设计风格,其长、宽、高尺寸分别为4560mm、1822mm、1630mm,轴距达到2830mm,跨界的车身设计与138mm的最小离地间隙似乎存在着矛盾,当你俯身看去就会发现其中玄机,车门下沿与地面之间还有一段距离用来放置体积不小的电池包,假若由于视错觉而引起的在低等级公路行驶时的底盘刮擦导致电池包的异样情况,是否可以归责为车辆本身的潜在隐患呢?

    充电方面,比亚迪e6随车配送一个10kW家用充电柜,只要有车位,就可安装使用,6小时即可为e6充满电,使之在一定程度上避开了对专业充电站的依赖。动力上,最大功率为90kW,最大扭矩为450N·m,最高车速被限制在140km/h,百公里能耗为19.5度电,产生的费用只相当于燃油车的1/4。现在问题出来了,充电站到底是按民用电计算?还是按商业或工业用电价计算?这到目前还是未知数,因为充电站尚未对公众开放,仅为出租车版e6充电,国家也并没有给出明确的价格政策指导。另据了解,深圳目前仅建设了为数不多的几个专业充电站,每个充电站的建设成本高达1000万元。这些充电站的建设和投资成本,不可能完全由政府长期负担,到时,势必要转嫁到购买了电动汽车、插电汽车,而且还需要频繁为车辆充电的车主身上。

    电池方面,纯电动汽车业内还有一个最担心的问题:拥有了长续航里程的电池是否还安全。“目前纯电动汽车技术最大的难题是电池安全性和续航里程的矛盾。电动车电池有很多种,其中最主流的是锂电池,锂电池里面有不同的化学成分,其中有些是对碰撞比较敏感的,它的稳定性要差一点。而电池的能量密度高意味着续航里程长,但它的安全敏感性就大。这是一个矛盾体。”长安汽车工程研究院副院长、碰撞安全总工赵会说。出事的e6就是采用了锂电池中的一种——磷酸铁锂电池,这种电池被人认为有一致性差、低温性能差、高倍率放电性能差、电池成本高等缺点,所以大部分车企更愿意选择成本较低、电能储存量较高的锰酸锂电池。 

    标准,还是标准

    纯电动准生标准仍需完善,起火事件恰逢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公布不久,在正式实施之前,比亚迪e6被撞起火事件也搅动了各方的神经。“随时都有可能正式颁布。4月18日国务院只是讨论通过,并未原则通过,所以还有一些地方可以做较少的改动,但总体方向是确定的,就是以纯电动为目标方向,阶段性发展混动等节能汽车。”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叶盛基说。在他看来,即使出现一些极端的个案,我国在宏观上发展纯电动汽车的决心也不会变,《规划》也不可能进行较大修改。“国家相关部门要对一些极端情况下的事故,做认真的分析、研究,作出对策,为产业发展积累经验。”过去4年,中国车企曾掀起了纯电动汽车热潮,随后又被各种束缚泼了冷水,从最近一年多“电动热”的现象来看,它的发展已现下降趋势。除了高额的售价、不够完善的配套设施、缺少强有力的可靠性评测等原因导致的市场局面难以打开外,纯电动汽车发展的种种“凌乱”还要归结于“游戏规则”的缺失。

    事实上,电动车除在功能上要满足传统汽车的安全性能要求外,还要解决这些问题:1.保证电池本身在高速碰撞过程中的安全,不爆炸;2.电池在碰撞过程中要保证不发生短路,因为它是一个高压放电体,在发生碰撞时它要能自动切断供电,使车体内的电缆不再有电流产生;3.电池在碰撞过程中,不能有电解液的泄漏,因为当具有高度腐蚀性的电解液在高压下喷溅到车内时,后果不堪设想;4.电池本身在碰撞过程中要保持在原位,如果安放在驾驶舱外,它不能穿越进入舱内,对乘客产生挤压和冲击,另外,纯电动汽车对车身结构也有更高需求。例如,相较传统车型设计,电动汽车的重量和重心都不同,必须要重新设计。然而目前电动汽车的检测标准和流程,基本上是传统汽车的检测方式,惟一不同的是增加了对电池的检测,而且目前对电池包、电池组和单个电池的规范要求也是缺失的。另外,纯电动汽车上市前的统一检测标准到目前为止,仍旧没有明确。在比亚迪e6起火后,相关部门对于“准生证”发出前的检测标准避而不谈,发展纯电动汽车的企业也保持沉默。事实上,纯电动汽车车型获准生前并没有一套针对性的、完整的标准可以依循。一家车企内部人士说:“标准制定涉及多方利益,如果按发展先进的技术标准制定,后起步的企业就没办法发展。而标准定得太低,对于最先投入该行业的企业也不利。标准制定背后有很大的利益博弈。” 

    纯电动车碰撞法规也是缺失的,尽管几乎所有的自主品牌车企都曾热衷过纯电动汽车,并且有不少车型已经投入试运营或在市场上销售,但相关部门并没有出台针对纯电动汽车安全碰撞标准的法规。在这一前提下,所有推出的纯电动汽车车型,企业在进行安全碰撞测试时,采用的都是传统汽车的标准,即以每小时50公里和每小时60公里的速度进行碰撞。在美国,因为考虑到纯电动汽车涉及更高技术和要求,专门针对该类车型的安全碰撞标准早已经推行。按照国内相关规定,比亚迪e6也只进行了适用于传统汽油车标准的安全碰撞检测。比亚迪在发布公告时称,比亚迪e6电动车经过国家认可的权威检测部门、按照国家标准全面检测合格,碰撞测试符合国家法规,并在工信部第203批《车辆生产企业和产品公告》目录中发布。e6电动车搭载的电池也由国家权威部门做过挤压测试,电池模块50%变形后,并没有发生起火燃烧,符合国家标准。然而,这种类似田忌赛马的碰撞测试,必定为今后的各种“悲剧”埋下伏笔。

    电池检测规范也相对较滞后。虽然比亚迪称,其整车和电池都符合国家标准,但是比亚迪对哪个“权威检测部门”和具体挤压测试的细节内容一直未有公布。而在北方汽车车辆研究所863电动车重大专项动力电池测试中心的电池《试验报告》模板中,比亚迪提供的试验品为单体电池和电池模块(由5块或10块单体电池串联而成),其中单体电池和电池模块试验项目分别为19项和13项,这其中并没有“电池包”。 这也意味着,比亚迪之前委托该研究中心所做的电池安全测试,也仅包含上述32项的单体电池和电池模块的检测。 由于国家整体电池系统检测标准的缺失,国内实验室只是在做单体电池和电池模块的试验,而并没有对整个电池系统做检测。在电动车实际使用中,真正发挥作用的是“电池包”。而e6电动车的“电池包”由96块磷酸铁锂电池单体和众多电子元件连接而成,e6电动出租车仅“电池包”这一块就重达600多公斤。“对于电动车的电池系统安全检测,并没有国家标准,目前检测机构也鲜有开展此项检测内容。”一位熟悉电池检测的业内专家表示。

    一场惨痛的车祸不仅导致人员和财产的重大损失,更挑起了公众对未来我国电动车前景猜测和质疑的神经,在事故的背后,国家对纯电动车准生标准、纯电动车碰撞法规、电池检测的相关规范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和不足,而普通消费者在被一系列花里胡哨的数字吹嘘的天花乱坠之后,决定他们选择的仍旧是安全可靠这个最重要的因素。而企业在送检时有意无意的只检测电池组,对终级动力源——电池包的检测则选择了讳莫如深,这更令消费者怀疑企业有可能想隐瞒事实的真相。然而缺乏深入骨髓的安全驾驶意识则是导致以上“悲剧”发生的导火索,试问,上车不系安全带的人,又有何资格对车辆的安全性,有没有配备防撞钢梁指手画脚呢?

《产品可靠性报告》2012年7月刊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