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财经>>产经>>

第四届“深圳国际品牌周”开幕大会在深圳举办 奈雪的茶获“深圳知名品牌”殊荣

2020-09-04 12:07:18 中国质量新闻网

8月28日,作为向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的献礼活动,第四届“深圳国际品牌周”开幕大会在深圳顺利举办,来自科技、金融、餐饮等领域的深圳各大品牌齐聚一堂。开幕大会现场发布了“献礼特区40年·致敬品牌40人”品牌人物和第十七届深圳知名品牌名单,表彰企业在品牌建设上取得的卓越成果和打造更具时代引领性的深圳知名品牌作出的积极贡献。

2020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和先行示范区向纵深推进的关键之年。在庆祝特区40周年期间举办第四届深圳国际品牌周,展示深圳本土品牌的建树成果,意义非凡。作为新式茶饮2.0时代的开创者,奈雪的茶创始人彭心获得了“献礼特区40年·致敬品牌40人”殊荣。

新式茶饮创业创新:从深圳走向全国

2015年被行业称为“新式茶饮元年”,在这一年,奈雪的茶诞生于深圳并开出第一家门店。随后,茶饮市场不断扩容,新品牌层出不穷,在深圳这座创业创新之城的氛围里,奈雪保持着高度创新的产品研发力,站在传统行业数字化运营的风口,也看准了传统消费品牌的新零售模式,借助产品和创新快速扩张,成为深圳乃至全国具有影响力的茶饮品牌。

在8月28日的知名品牌成果表彰会上,奈雪的茶公共关系中心高级经理陈诗发表获奖感言表示,5年前,奈雪的茶在深圳开出了第一家门店,5年的时间,奈雪从深圳走向全国、走向国际,目前在60多个城市开出400多家直营门店,未来奈雪的茶会秉承着“开拓”、“创新”的深圳精神,努力成为受顾客喜爱的全球性茶饮品牌。

入行即领军:新式茶饮创始人的行业思考

本届深圳品牌周举办了“献礼特区40周年,致敬品牌40人”的征集活动,奈雪的茶创始人彭心以开创新式茶饮并致力打造中国新零售消费品牌的突出贡献成功入选。


创业以来,奈雪做好中国茶的品牌目标与愿景从未动摇,创始人的品牌价值观也根植于此。以“高品质原料”革新茶饮行业的用料标准,快速更新迭代符合“年轻化味觉”的产品,用年轻化的设计与审美呈现传统茶饮,让中国的茶文化得以通过新一代的消费者传承。

芝士鲜果茶 开创出新茶饮时代

四年前,奈雪的茶以一杯原创鲜果茶横空出世,同时开创了“茶饮+软欧包”双品类模式,带领新式茶饮行业迈入2.0阶段。

茶饮界的数字化先锋

近年来,新式茶饮门店规模不断扩张,努力跟上消费者增长的速度,在数字化建设上新式茶饮头部品牌也做了很多的尝试。

今年3月18日,奈雪的茶天猫旗舰店正式开业,奈雪天猫旗舰店上线7天粉丝即突破6.6万、店铺排名位列餐饮美食行业第三,仅次于星巴克和肯德基。4月1日,奈雪的茶出现在了罗永浩的直播首秀中,当晚,奈雪共售出近10万件商品,销售额约900万。奈雪也让大家看到,新式茶饮数字化的可能性,没有边界。

利用数字化平台触达更多消费者,观察用户的消费场景和行为数据,是企业在互联网时代了解消费者,优化营销策略的常用手段;正如小程序之于新式茶饮,服务更多用户,集合消费者大数据,为新式茶饮洞察消费者,做好产品研发与用户运营提供灵感。

中国茶饮品牌的“国际化野心”

在中国茶饮市场里,大部分品牌仍停留在求新求异的产品营销套路和华丽的概念包装,却没有真正触达新一代的消费需求层级以及茶饮文化。

奈雪在2019年携手36氪发布《2019年新式茶饮消费白皮书》,对品牌更深度的思考:咖啡文化在西方已经非常成熟,在中国,星巴克也成为代表咖啡文化、具有影响力的品牌?而中国茶饮和茶文化,为什么就不能在本地消化并且走出国门呢?

作为茶叶消费大国,中国茶饮市场规模巨大,其中占比最大的仍是原叶茶市场。而恰恰是这样一个茶叶消费大国,经过近十年饮品“洋流”的冲击,特别是咖啡品牌巨头的市场培育,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咖啡趋之若鹜。在传统茶饮空间被咖啡挤占的关口,2015年前后,新式茶饮的出现,为茶饮市场的发展带来了另一种可能。在《2019新式茶饮消费白皮书》中,按“中国茶饮市场规模=新式茶饮门店销售额+传统茶叶销售额”测算,中国茶饮市场的总规模在2019年将突破4000亿元。按照“中国咖啡市场规模=咖啡门店销售额+咖啡豆销售额”测算,中国咖啡市场的总规模在2019年将接近2000亿元。也就是说,2019年底,中国茶饮的市场规模是咖啡市场规模的2倍以上。茶饮市场正迎来新一轮高速增长周期。新式茶饮正逐渐成为年轻人接触传统茶的窗口,并且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爱上了传统茶。

结语:新式茶饮是深圳品牌的一张亮丽名片。迈入新里程的奈雪的茶,正以年轻企业保持向上向好的态势,致力于把中国传统茶饮年轻化、科技化、国际化,希望通过分享奈雪每一杯茶的美好、传递新茶饮的品牌故事,用行动践行着成为茶文化走向世界的创新者和推动者的品牌愿景。

(责任编辑:李素)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北京市计量检测科学研究院联合北京市 ...

  •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 ...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 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市场监管部门在辖 ...

  • 乌鲁木齐一批重点企业逐步恢复全面生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