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财经>>区域>>

河南省郏县六轮驱动为高质量发展带来强大引擎

2020-06-20 14:35:39 中国质量新闻网

中国质量新闻网讯(宁建鹏 记者孙中杰/图 张鹏飞)“近年来,郏县县委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县四大班子精诚团结,凝聚和激发全县人民的力量,务实重干、辛勤工作,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中取得了明显成效。”6月18日,平顶山市市委书记周斌、平顶山市市长张雷明在郏县调研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时,对郏县多措并举强力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给出了高度评价。

现代化的河南华邦电器炊具有限公司铸铁锅生产线

郏县位于河南省中部偏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千年古县”“中国长寿之乡”“中国书法之乡”“中国红牛之乡”“中国铸铁锅之乡”。近年来,郏县县委、县政府认真落实河南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部署,紧紧围绕建设“厚重郏县、实力郏县、健康郏县、和美郏县、文明郏县”目标,大力实施“生态立县、产业强县、文旅富县、实干兴县”战略,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主要经济指标连续三年稳居全市第一方阵,增速高于省市平均水平。2019年,在6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中,有3项位居平顶山市五县市第1位,1项位居第2位,2项位居第3位,在2019年河南省组织的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榜上,位居全省第20位。全县城乡面貌显著改善,民生事业全面进步,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全面提升。

郑万高铁从碧波荡漾的北汝河郏县段穿越而过

打好“三大战役”,为高质量发展蓄积厚重力量。该县始终把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污染防治攻坚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作为践行“两个维护”必须扛起的政治责任,举全县之力合力攻坚。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他们按照“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的庄严承诺,集中发力“两不愁三保障”底线任务,突出抓好脱贫增收这一核心关键,着力构建稳定脱贫长效机制。3574户危房全部改造,实现农村地区危房动态清零。全县377个行政村饮水安全得到保障,其中已实现集中供水278个。结合郏县红牛、烟叶、铁锅、陶瓷等产业优势,制定产业扶持政策17项,贫困户产业增收措施实现全覆盖。累计投放扶贫小额信贷4033.9万元,带贫1334户,户贷率26.1%。在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中,坚持“依法治污、科学治污、精准治污、铁腕治污、全民治污”思路,扎实开展改善空气质量集中行动。今年元至5月,全县空气质量优良天数110天,保持全省第一方阵位次。在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中,严密排查和防范政治、经济、意识形态、社会稳定、安全生产等领域风险隐患,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郏县产业集聚区鸟瞰

实施产业强县,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该县确立了“产业强县”战略,围绕发展壮大机械制造主导产业,巩固提升铁锅和陶瓷优势产业,擦亮叫响郏县红牛、烟叶等特色产业,扎实开展招商引资年、项目建设年、营商环境优化年、作风建设提升年“四个年”活动。按照“墙内事情企业干、墙外事情政府办”的指导思想,做优软环境,提升硬实力,扎实推进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以平煤机为龙头,先后吸纳煤神机械、艾通机械、鼎盛机械等配套企业20家,总投资93.8亿元,带动就业1.2万余人。立足郏县铁锅产业优势,规划建设了现代厨具产业园,已入驻铸铁锅企业25家,仓储、物流、包装等配套企业36家,年产铸铁锅7000余万口,占全国铸铁锅生产总量的2/3,年产值近20亿元。制定了《振兴郏县红牛产业三年行动方案》,投入财政资金5100余万元,支持郏县红牛产业发展,撬动社会投资3亿多元,打造了瑞宝红牛、国润牧业等一批龙头企业。成功申报创建省级郏县红牛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级特色优势产业集群。2019年郏县红牛产值达15亿元,进入“全国特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品牌价值10.25亿。今年前5个月,全县利用省外资金68.8亿元,同比增长4.6%。共新开工项目26个,总投资60.3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2个。谋划储备新增中央资金项目122个,通过河南省发改委初审65个,总投资27亿元。

位于郏县产业集聚区内的平煤机煤矿机械装备生产线

注重城乡统筹,为高质量发展开创崭新局面。该县坚持“城乡贯通、城乡融合、城乡一体”指导思想,通过做强县城这个引擎、做实乡镇这个节点、做好美丽乡村这篇文章,扎实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发展、生态建设、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社会治理一体化。以文明城市创建为统领,以百城提质建设为抓手,扎实推进道路升级改造、公共服务提升、环境综合整治、城市管理增效,扮靓城市“容颜”,提升城市“气质”。实施了“棚户区改造三年行动计划”,新建安置房1.2万套,总投资76亿多元。新建城区公园游园10处、公共停车场5处,国家卫生县城顺利通过复审,荣获“2020—2022年度国家卫生县城”,成功创建为国家园林县城、河南省首批森林城市,省级文明城市通过新一轮测评验收。他们积极推进特色小镇建设,重点打造了姚庄森林康养小镇、安良陶瓷小镇、广天铁锅小镇、李口烟叶小镇、长桥现代特色农业小镇、冢头民俗文化小镇建设。创新实施了拆旧复垦、“双违”整治、“一户多宅”治理、宅基地超面积治理“四步走”战略规划,累计整出土地3.4万亩,实现综合收益近50亿元,探索出了一条农村土地“整治-盘活-规范-提升”之路,找到了破解“三农”问题、推动乡村振兴、统筹城乡发展、提升乡村治理能力的“金钥匙”。利用整出的土地建成游园、广场、展馆等665处,完成农户改厕3万户,全县所有行政村全部实现环卫保洁社会化,所有行政村实现集体经济全覆盖,收入均在5万元以上。

美丽农村敢于城市比美

深化改革创新,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该县按照实施郏县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指导思想,持续完善提升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公司”管理机制,成立了以经开区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为母公司的“一母三子”公司,探索实施了企业托管经营、返租经营、破产重整清算、腾笼换鸟、摘牌土地租赁等“五种模式”。去年,郏县产业集聚区新入驻企业23家,清退企业12家。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9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2.6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11.4亿元,荣获“河南省2019年产业集聚区金星奖”。他们还积极探索提出了村级妇联发展组、宣教组、家风组、权益组和巾帼志愿服务队“四组一队”工作模式,做法写入河南省委文件,得到了全国妇联充分肯定。持续推进“区内修复、区外补偿”矿山生态治理新模式,动员社会各界累计投入资金2.5亿元,完成矿山治理及生态补偿造林3万余亩,被国家自然资源部称为“矿山生态修复的郏县样板”,今年1月,获得了“全国首届绿色矿山突出贡献奖”。按照搭建智能平台,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思路,深入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模式,实现了村头问诊、云端看病,得到了国务院有关领导高度评价,并荣获“2019年度中国民生示范工程”,入选2019基层卫生综合改革典型案例,河南医改十大创新举措。该县还积极创新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模式,建立了“五权同确”机制,创新了节水奖补、水权交易机制,被确定为全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县,河南省水权试点县。

生态廊道成为一大亮点

实施“生态立县”,为高质量发展夯实生态之基。该县坚持“生态立县”战略,按照厚植“大生态”、构建“大水网”、打造“大畅通”的发展理念,加快推进“森林郏县”“水润郏县”“畅通郏县”建设。2017年以来,全县累计造林23.2万亩,全县林木覆盖率37.1%。创建全国生态文化村2个、国家级森林乡村14个、省级森林乡村15个,省级生态村7个。按照“引水、储水、分水、用水、治水”指导思想,积极谋划调水济郏、截潜储水、水系连通、以水润郏、水生态治理“五大体系”建设,目前,全县已整治水系45处,治理河道12条156公里,累计增加水域面积2200多亩,全县地下水位平均上升4到5米,惠及群众16.2万人,已有9个乡镇89个村实现了“以水绕村、以水活村、以水靓村”。郑万高铁郏县至襄阳段顺利通车,村村通客车全部实现直通实达,完成了国道东灵线郏县至襄县段、省道郑淅线郏县至禹州段工程。荣获“万村通客车提质工程示范县”“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全县15个乡镇(街道)实现天猫店全覆盖。

城市游园美景如画

持续保障民生,为高质量发展“续航加油”。该县把千方百计保就业、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和医疗事业作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将劳务输出作为今年农村地区的“一号工程”,出台了包车免费送达、给予交通补贴、对贫困户给予年务工收入3%的奖补等措施。目前,全县已累计实现返岗就业9.8万多人,较去年同期增加8920人。全县2274家中小微企业、128家规上企业全部复产复工,吸纳就业2.2万人。按照“教育大县、教育强县、教育名县”三步走发展规划,积极推进“教育倍增”工程,计划投资20亿元,在城区新建学校12所,新增优质学位3万个,目前已建成投用6所,新增优质学位1.5万个。围绕“健康郏县”建设目标,深化“医共体”改革,成立了郏县医疗健康集团,创新实施“互联网+医疗健康”模式,谋划实施“医养结合”工程,郏县人民医院新址今年9月底前建成搬迁,郏县妇幼保健院新址明年6月底前建成投用,郏县中医院二期年底前建成。

乡村道路绿意融融

郏县县委书记丁国浩说,今后,将以全国新型城镇化试点县建设为契机,以争创全省第二批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县为目标,按照河南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深入贯彻落实平顶山市委书记周斌、市长张雷明在郏县调研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要求,聚焦发展定位,聚焦目标任务,聚焦产业发展,聚焦“双链”融合,聚焦特色优势,奋力开创郏县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责任编辑:莳伊)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北京市房山区市场监管局对辖区内多家 ...

  • 福建省龙海市市场监管局开展农村家用 ...

  • 河北省邢台市市场监管部门加大对头盔 ...

  •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260多家纺织企 ...

  •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排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