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财经>>理财>>

“花式理财”套路多 消费者应该如何防范理财陷阱?

2019-04-28 23:43:07 央广网

【内容提要】

各种各样的理财产品、理财方式层出不穷,公安机关提醒,其中一些涉嫌非法集资。比如打着“消费返利”“慈善互助”“养老旅游”等旗号的所谓“理财项目”“理财产品”,根本目的是骗取投资人钱财。“花式理财”套路多,消费者、投资者该如何识别?《天天315》周末会客厅,主持人李程邀请北京君众律师事务所律师芦云、北京潮阳律师事务所律师胡钢,共同探讨如何防范理财陷阱。

央广网北京4月28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天天315》报道,现在各种各样的理财产品多如牛毛、理财方式层出不穷,其中一些看上去名字很高端,似乎收益会很乐观。不过提示您,千万不能“乱花渐欲迷人眼”,在选择理财项目和理财产品的时候,一定要慎重、仔细。公安机关也提醒大家,有些理财项目、理财产品涉嫌非法集资。比如:

1)以“看广告、赚外快”“消费返利”等为幌子的;

2)以投资境外股权、期权、外汇、贵金属等为幌子的;

3)以投资养老产业可获得高额回报或“免费”养老为幌子的;

4)以私募入股、合伙办企业为幌子,但不办理企业工商注册登记的;

5)以投资“虚拟货币”“区块链”等为幌子的;

6)以“扶贫”“慈善”“互助”等为幌子的;

7)在街头、商超发放广告的;

8)以组织考察、旅游、讲座等方式招揽老年群众的;

9)“投资”“理财”公司、网站及服务器在境外的;

10)要求以现金方式或向个人账户、境外账户缴纳投资款的。

这些所谓的“理财项目”“理财产品”,根本目的是骗取投资者的钱财。可以说套路多、陷阱深。那我们投资者该如何识别呢?今天我们就邀请芦律师、胡律师和大家一起来分析探讨,给大家一些提示。

(责任编辑:六六)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