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财经>>区域>>

北京优化营商环境新期待

2019-04-11 08:31:34 北京商报

登录平台,一张申请表单,填写三个字段,原本需要一个月乃至半年才能拿到的建筑物竣工验收许可,在7个工作日后即可办结。这一速度,来自于北京市住建委等部门实施的建筑物竣工联合验收改革。

按照此前模式,企业需要一个一个部门跑,而如今竣工验收涉及的9个委办局和5个市政服务企业联合办公。 “串联”改“并联”的背后,是北京优化营商环境的持续发力。

企业开办成本为零、行政审批事项削减五成、营商环境全国试评价排名首位、助力中国营商环境在世行排名提升32位……2019年营商环境“9+N”政策2.0版出炉,新一轮大刀阔斧的改革已经启幕,对于北京,市场和企业还有哪些新期待?

答疑简政

企业办事如何提速

3月26日,一个普通工作日的下午,在丰台区六里桥的北京市政务服务中心综合窗口,为公司项目跑前期的张冉(化名)把所有材料交给了窗口工作人员。如果是在今年元旦之前,她需要在发改、规划、住建等十几个部门窗口接连重复这一工作,“现在跑手续比原来省事多了”。

一个窗口,一套材料。2019年,北京政务服务大厅告别了“各自为政”的“部门窗口”,一律更新为“综合窗口”,实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窗口统一出件”,从“按部门设窗”到“一窗受理”。

窗口之变折射的是政府部门职能合并、流程再造、审批简化的大刀阔斧式的改革理念。

而在政务服务中心,从2月下旬开通的“优化营商环境政策天天讲”服务则是助力政策落地的实际举措之一。北京市政务服务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政务服务中心在大厅开设了政策天天讲专区,一共16个窗口,包括21个政府部门,涵盖了施工许可、登记财产、跨境贸易、缴税纳税等内容。据统计,平均每天有100人次的办事群众前来咨询。

市场引导

企业要素如何凝聚

营商环境,不仅仅是高效便捷的办事效率,人才也是产业集聚的关键因素之一。

“人才和产业集中度。”谈及选择北京作为公司总部的原因,旷视科技副总裁谢忆楠回答干脆。“北京人才资源丰富,各类技术人才比较集中,作为一家技术型企业,不论未来往哪个方面发展,都能找到相对应的人才和企业。”

在E9区创新工场,入驻园区一年多的大数据公司集奥聚合有着同样期待。公司CEO崔晶晶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现在是抢夺人才的时期,我们希望在高速发展过程中能够获得更多的政府支持,包括人才引进政策的扶持。而搬到园区后,朝阳区政府主动上门进行了服务对接。”

据北京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过去一年,北京细化了人才落户和住房等配套措施,为2300余名科技创新人员办理了引进落户,首批6019人实现了积分落户。

“现在人们选择工作更看重公共服务环境,包括空气质量、居住、医疗、教育等等。因此要建设有利于凝聚企业要素的营商环境,需要综合施策,提升公共服务,尤其是公共资源的可利用性和可达性。”首都经贸大学特大城市研究院副院长叶堂林向北京商报记者指出。

据了解,近日,北京市委市政府将出台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和减量发展特征,形成6个方面35项具体指标。

退出机制

企业周期如何覆盖

在今年北京两会期间,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志起未来咨询集团董事长李志起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目前,为优化营商环境,北京制定了各种各样的措施,也取得了很多重要进展,但如何让措施真正落到实处是关键问题。

在李志起看来,企业从开办到经营再到注销,是一个整体过程,优化营商环境要关注企业的全生命周期。目前,北京企业开办成本已经降至零,而改名难、注销难、迁址难等问题也应得到关注。

北京市政协委员、龙信数据首席分析师屈庆超对企业退出机制十分关注。他提出,“我们大概统计了一下,全国的企业主体里面,有超过30%的企业是僵尸或者是休克,是没有收入的企业。其实这里面有很多原因,一个就是基金退出难,第二个退出成本高,一个企业要退出,它有N个环节,需要登报、评估,企业都干不下去了,还得掏这个成本。所以我们在零成本进入的同时,将来能不能做零成本退出?”

对此,北京两会结束后不久,北京市商务局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企业注销便利化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见》,推出22条具体举措,为企业退出市场提供更加便利化的服务,促进企业“新陈代谢”,提高市场资源利用效率。

而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乌日图介绍财经立法情况时曾表示,今年将对《企业破产法》等五部法律开展评估工作。

CEI中国企业研究所秘书长唐大杰曾向北京商报记者提出,以国外营商环境的标准看,企业的进入和退出是同样自由的。而目前在国内制度设计上,对企业退出机制的设置还有所欠缺,对外资同样如此。这也为未来营商环境建设留有空间。

北京商报记者 陶凤 肖涌刚

(责任编辑:六六)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