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财经>>区域>>

粤港澳三地联手塑造“人文湾区”

2019-03-24 13:16:33 新华社

新华社深圳3月24日电(记者 王晓丹、王旭、郭鑫)和风飞清响,时鸟多好音。春日的粤港澳大湾区一片生机勃勃,众多艺术活动在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等城市相继启动。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发布,多元文化和谐相融的动人乐章正在湾区奏响。

岭南文化凝聚人心

广东、香港、澳门地域相近、文脉相亲,共同的岭南文化基因让共建“人文湾区”有了坚实的文化和社会基础。

在广州新的城市中轴线上,由著名建筑设计师扎哈·哈迪德设计的广州大剧院是很多人眼中不能错过的风景。大剧院引进的港澳优秀舞台表演作品,更是赏心悦目。香港话剧团、香港舞蹈团、澳门交响乐团等港澳团体经常带来“爆款”演出,一票难求。

广州大剧院总经理何鹰说,由于大湾区同根同源的文化习俗,许多香港澳门的艺术作品虽然反映的是港澳居民的生活,却同样能引起广东观众的共鸣。

古老的粤剧是萦绕湾区人耳际的乡音,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19香港艺术节与深圳“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联合制作推出的更新版粤剧《百花亭赠剑》将在两地上演,为粤剧传承注入新时代的艺术魅力。

澳门的广府文化底蕴深厚,在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新近公布的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上,澳门4名申报者入选,其中就有南音说唱的区均祥。

如今,澳门已有7人获选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和保护,特区政府多次组织传承人到粤港演出和交流,共襄三地人文互动的盛举。

香港内地经贸协会会长黄炳逢说,“我们大湾区有共同的根,历史、语言、文化的同一性是大湾区共同的人文价值链,是最紧密的纽带。”

人文盛会交相辉映

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内持续展开了深入的人文交流互动,一场场视听盛宴在南粤舞台相继绽放,开放多元的文化盛会在珠江口交相辉映。

三月的香港充满了艺术的气息,香港艺术节、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国际电影节等一系列文化艺术活动纷纷登场。与香港一河之隔的深圳,也在三月开启已举办第三年的“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的艺术之旅,来自香港、澳门的音乐艺术作品在此间上演。

除了音乐、戏剧、舞蹈等演艺节目的交流,大湾区的设计力量也在蓬勃激荡。2018年深圳设计周打造了粤港澳大湾区系列设计活动,重点展示了多年来来自大湾区11个城市设计师的作品。

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主席许礼贤说,不仅是设计行业,所有的行业都应该联动发展起来,把粤港澳资源放在一起,将点连成面。“那样就不是一加一等于二,而是有更多可能性。”

除了春季的演艺节目、艺术展览,每年夏天举办的香港书展已成为文化界的一大盛事。过去数年间,香港书展吸引大批海内外读者到访,而大湾区一带尤其是深圳、广州地区成为香港以外读者群的主力军。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尽管是‘一国两制’,但我们是一家人,在大湾区背景下文化交流会越来越多。”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张合运说。

代代相传走向世界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共建人文湾区”“塑造湾区人文精神”“共同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加强粤港澳青少年交流”“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互鉴”等发展方向。

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背景下,粤港澳三地在人文领域的交流合作开始走向未来、走向世界。

2002年以来,粤港澳三地每年举办粤港澳文化合作会议,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文化创意产业合作等多个文化领域进行交流合作,推动粤港澳文化融合发展。以粤剧项目为代表,近年来,三地签订了有关合作框架协议、开展粤港澳粤剧群星荟活动、实施粤港澳青年戏剧交流计划等,促进粤剧的保护与传承。

“粤港澳青年文化之旅”已举办10届,先后以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等文化为主题,足迹遍及香港、澳门、广东、广西、福建、江西等地。10年来,粤港澳三地已有1000多名青年学生参与其中,共同领略岭南传统文化,见证文化创新发展。

被誉为“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的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每年有2300多家企业参展、10万多种项目产品在这里展示交易。多年来,深圳文博会专门设有香港、澳门展区,向世界集中展示当地的“衣食住行”文化和设计成果。

旨在“联通中外、沟通世界”的深圳“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吸引了超过40个国家和地区的800多位世界艺术家的参与。香港、澳门的艺术家也连续参演音乐季,在这个国际化舞台上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音乐艺术汇聚、融通、交流、互动。

眼下,一场场艺术盛会正在大湾区上演,人文的音符在丝路琴键上跃动,流传得越来越远。(参与采写:王丰 邓瑞璇)

(责任编辑:八雨)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