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财经>>区域>>

上海将在临港建首个“探索未来城市示范街区”

2018-12-28 16:02:23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28日讯(记者沈则瑾)12月27日,在“2018临港未来城市论坛”上,上海浦东新区临港发布了上海首个探索未来城市的示范街区“港城广场未来城市示范街区”,大体量的功能复合型社区向人们展示了更美好的未来城市生活场景。

临港新城已经走过了十五年的发展历程,作为上海重点发展的区域之一,临港规划之初就以经典与现代复合的“理想化城市”设计布局,未来将被打造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区,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随着上海中心城区新兴产业向郊区新城转移,新城将成为中高级人才的集聚地和年轻人创业的重要空间。在这一背景下,港城广场肩负起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促进产能升级与人才集聚的重任。

港城广场位于临港新城一环带,地理位置得天独厚。项目预期分四期开发建设,项目用地14.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55.9万平方米,计划于2021年完成整体建设,其中备受关注的“上海临湖最美图书馆”明年1月就将开工。说是图书馆,其实是一个复合的小型文化综合体。这是有一个8000平米阅览室,一个小剧场,两层面向儿童的活动场所,顶楼还有一个迷你型美术馆。

港城广场围绕“功能业态符合、都市园林融合、街坊庭院围合、绿色低碳组合、地下空间整合”五大特色进行整体城市设计。同时,配合多方位的立体交通网通联世界,在绿色共享中打造商务新地标。港城集团副总、总规划师何小涛介绍说,港城广场是一个集聚办公、住宅、商业、酒店、图书馆的复合型社区,将打破常规单一的街区形式,具有互动性、公益性等功能。

作为“未来之城”建设项目,港城广场以街区式整体开发和院落式空间特色,营造功能复合、充满活力的城市生活,呼应未来城市空间形式的探索;以绿色和智慧技术引领,呼应技术发展和理念创新;以图书馆和剧院为引领,打造文化与艺术的街区,塑造临港城市和社区的文化精神;以拟引入的知名跨国企业为代表,呼应城市作为重要的网络节点,在国际竞争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2018临港未来城市论坛”聚焦城市规划、经济创新、生态人文、智慧运营等多个议题,探讨未来城市的价值理念和发展路径,港城广场项目成为论坛话题之一。

浦东新区区委常委、上海市临港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陈杰说,作为城市的建设者,也是参与者、见证者,如何去塑造一个更美好的城市,适合未来50年、100年,甚至更长时间持续的发展?临港是一个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城,能够打造成“未来城市”的一个实践区。目前已经有许多面向未来的创新理念在临港落地生根。比如“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的海绵城市,集合了电力、通信、燃气、供排水的城市综合地下管廊。下一步,临港要探索“未来城市”的示范街区。

上海市政府参事、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唐子来进一步提出,高端产业集群的临港是一个高效率的地方,但“未来城市”不仅要有产业,更要有生活,有效率有魅力。唐子来说,“临港区位条件决定了它要比其他地方更努力。面向未来的临港要思考怎么样以城市来促进产业的发展,而不仅仅是产业带动城市的发展,这两个要是互动起来,临港就活了。效率是容易的,但是魅力是积淀出来的,是要精心打造的。城市是一个物理的载体,很重要的一点是希望技术、人文都参与进来,通过人文与技术的结合,来引导人们新的生活方式。”唐子来说,上海已经是全球城市了。卓越的全球城市内涵是三个维度,不仅要关注经济影响力,还包含文化影响力和科技影响力。全球城市首要维度是经济影响力,金融、高端生产性服务业是上海在全球地位一个核心领域,而科技影响力、文化影响力是重要维度,不可或缺。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经济学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樊纲以“中国城市化趋势与大城市群发展中的机遇”为主题,分析了中国城市化的大趋势,提出大城市群中各构成部分如何发挥各自特点、优势互补。他认为,城市群的概念,基本上在一个区域内大中小城市相互补充,联动发展。未来城市包含着大城市群的发展,包括以人为本的一体化各种功能的发展。城市的一体化最终是公共服务的一体化。以人为本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城乡的一体化和各个大中小城市一体化,包括医疗、教育。

英国上议院顾问专家、剑桥大学教授Stephen Evans认为,所有一切通过智慧、智能,用头脑来实现的,叫竞争优势。所谓的高科技制造业,就是用人们的大脑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来寻找价值。他在主题论坛上分析了健康、富有和可持续的城市中需要什么样的工厂,并以全球顶尖公司和研究机构的数据说明未来工厂与城市将如何合作。

复旦大学教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葛剑雄解读了“未来城市的生态人文展望”。他表示,城市应该以人为本,为城市发展注入人文因素,才能产生更大效益。城市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产业还是服务,都要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的精神需求,主流人文、主流价值观念还要营造一个恰当的设施、环境和条件,起到一种引领的作用。

欧洲物联网顾问委员会创始人,欧洲物联网论坛秘书组前主席Robbert van Kranenburg从设计角度看物联网应用出发,探讨未来智慧城市的时代模式。他认为智慧城市不仅仅是个系统,更是一个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想象的生态系统。他说,“我们不能预测,但在一定的边界中,智慧城市可能要依附于人、机器或各种实体,开拓全新的价值、服务,人工智能和人一起为这些服务赋予新的形式。”

(责任编辑:六六)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