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财经>>观察>>

抓住数字变革新机遇——透视数字经济走势

2018-11-15 14:12:54 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11月15日电 题:抓住数字变革新机遇——透视数字经济走势

新华社记者张辛欣

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是资产,数据即机遇。世界互联网大会发布蓝皮书显示,2017年中国数字经济总量达27.2万亿元。工信部近日对外公布200个2018年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从基础运算、数据应用等多维度加大创新力度,抢抓变革机遇。

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水平如何,数字经济将带动哪些领域迎来蝶变?

从人到物 新“连接”催生新动能

近日,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宣布,百度与一汽红旗联合推出中国首款L4级自动驾驶乘用车,将于2019年小批量下线示范运行,2020年大批量投放更多城市运营。无人驾驶,从概念“驶向”现实生活。

“这是一个新物种。”李彦宏说,以无人车为代表的物联网将在未来几年带来爆发性增长。百度也在以车为媒,打造智能道路、智慧城市解决方案。

如果说互联网解决了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沟通,物联网则将物理世界转换成数字世界,通过感知、计算、学习实现人与物、物与物的精准对接。

从人到物,新“连接”正在催生新动能。工信部数据显示,全球每天约有550万新设备加入物联网。工信部副部长罗文说,目前我国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将加强顶层设计,着力突破核心芯片、智能传感器、低功耗广域网等关键技术,促进物联网与产业融合,推动规模应用。

更广泛的“连接”,也让数字技术红利惠及更多人群。以短视频为例,快手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宿华说,物联网实现了视频与用户的双向感知和精准匹配,将推动内容和服务更加个性化。过去一年,超过1000万人在快手社区获得了收入,通过直播等方式改善生活。

罗文说,应抓住机遇,发挥好我国渗透融合和应用创新优势,从“连接”中挖掘新动能,打开新空间,重塑竞争力。

从生活到产业 传统领域焕发新生

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的再塑,将在更大程度上释放发展空间。

工业互联网的普及,为数字技术与工业制造搭建了桥梁。工信部副部长陈肇雄说,当前我国互联网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快速延伸,工业经济由数字化向网络化、智能化深度拓展。工业互联网通过人、机、物以及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全面互联,推动形成新的工业生产制造和服务体系,成为培育新动能的重要抓手。

工信部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一定影响力的区域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50家,工业设备连接数量超过10万台套。工业互联网带动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工业品服务、智能物流等新业态新模式普及与推广,有效降低运营成本,提升管理效率。

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区域合作模式也发生变化,普惠共享的朋友圈越做越大。

通过云端工厂、App抢单等模式实现订单、面料、生产共享,将产业园区变成集旅游、文创、商业等为一体的生活街区,位于浙江杭州的艺尚小镇以服装为支点,开拓出共享共创的新生态。

立足于自身禀赋跨界融合,从做集群转为做平台、做生态,产业合作方式更加共享。罗文说,工信部将大力推动工业经济向数字驱动型转变,加快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培育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深耕数字技术 夯实发展基础

数字经济的根基在于数字技术,在于高速通达的网络、严密科学的算法、超强的计算能力和周密的网络安全体系。深耕数字技术,夯实发展基础是当务之急。

计算力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发展潜力。提升计算实力,成为各国布局的重点所在。13日,由美国与德国高性能计算机专家联合编制的最新一期全球高性能计算TOP500榜单公布,联想上榜数量从上半年117台增长至140台,榜单中10大超算生产商有4家为中国企业。中国超算的整体实力不断提升,为数字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网络空间的扩容,也为更多应用创新提供了空间。

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全国光纤宽带用户的占比达到88%。下一步将继续深化电信普遍服务的试点工作,支持行政村、边疆地区和海岛4G网络的覆盖。

与此同时,我国加快基于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的下一代互联网规模部署,推动形成下一代互联网自主技术体系和产业生态。

不可否认,我国仍存在着数字技术基础不牢,发展不平衡,数据读取和应用效率不高,数据安全有待加强等问题,需集中力量解决。

陈肇雄说,工信部将开展网络基础设施改造,加大对网络基础性、前瞻性、创新性研究的支持力度。在大数据应用与管理上,工信部将加快构建覆盖工业全流程、全环节、全生命周期的数据链,提升数据分析处理和知识创造能力。

此外,还将从法律法规、政策标准、能力建设等方面建立完善大数据安全保障体系,强化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

(责任编辑:语安)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