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财经>>公司>>

高管集体抛售 华大基因昨跌停

2018-10-17 09:18:09 北京青年报

高管集体抛售 华大基因昨跌停

昨天华大基因市值已降至200亿元 华大投资浮盈将超6个亿

上市不久市值即达千亿的华大基因昨天迎来新一个跌停时,其市值已降至200亿元。10月15日晚间,公司股东深圳前海华大基因投资企业宣布减持,这意味着高管集体套现1000万股;3个月前的解禁日,华大基因的高管们集体表示在未来6个月内增持至少3000万元。据北京青年报记者测算,华大投资的浮赢将超过6个亿。

华大基因先低开后跌停

昨天早盘,华大基因低开后不久便跌停,截至发稿时报50.5元/股,市值跌至202亿元。市场注意到,较之2017年下半年每股261.49元的盘中高点,华大基因累计跌幅高达80.69%,市值蒸发844亿元。公司第二大股东大手笔减持成为股价跌停的重要推手。

10月15日晚间,华大基因发布公告称,持有公司股份6691.51万股、持股比约为16.72%的股东深圳前海华大基因投资企业计划以大宗交易或集中竞价方式减持本公司股份不超过1200.3万股,约占公司总股本的3%。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截至今年6月末,深圳前海华大基因投资企业为公司第二大股东,持有类型为限售流通A股。华大基因方面表示,华大投资不是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减持原因系企业自身资金需求。本次减持不会导致上市公司控制权发生变更,不会对公司治理结构及持续经营产生影响。

华大投资的浮盈将超6个亿

去年7月14日,华大基因在A股上市,首发市值不到60亿。首发之后,该股一气拉出近20个涨停板,一度跻身千亿市值俱乐部。

热炒之后市场激情消退,华大基金总市值仅为巅峰时刻的五分之一。不过,华大基因当初上市便被市场认为这是一次机构的盛宴。

虽然华大基因的市值一降再降,但原始股东的利润极其丰厚。

北青报记者查询招股书发现,第二大股东华大投资持有公司6691.5154万股,这笔股权是在2014年5月由华大控股转让的,作价4480万元。记者粗略计算,其持股成本大概是每股0.7元左右。以华大基因昨天收盘价50.5元计算,华大投资通过抛售1200.3万股,将赢利超过6个亿。

而更具震慑力的是,招股书还显示,深圳前海华大基因投资企业可在所持华大基因股票的锁定期满后一年内减持所持华大基因的股票,最高可减持所持的全部股份,减持价格只要不低于发行价格即可,而华大基因发行价则为13.64元。

可以全部抛售股份的还有第三大股东和玉高林。招股书显示,其将在所持华大基因股票的锁定期满后一年内,最高减持完毕所持华大基因的全部股票,减持价格将不低于发行价格的 80%。北青报记者发现,和玉高林所持股份为3584.9588万股,持股比例为8.96%,持股类型也是限售流通A股。根据招股书测算,和玉高林的持股成本价大约在60元附近,目前股价已跌破其持有成本价。

高管集体减持或表达对公司股价的忧虑

仔细观察,公司第二大股东华大投资的出资人不是别人,正是华大基因众高管,包括董事王俊、董事兼总经理尹烨、董事孙英俊、现任监事李松岗、现任副总经理杜玉涛、离任董事李英睿、离任高管王威。

市场分析称,其中受益最大的为董事王俊,其为华大投资的执行事务合伙人,出资53.79%。王俊是华大基因的创始人之一,是仅次于董事长汪建的原二号人物。王俊通过华大投资和华大三生园间接持有上市公司14.45%的股份。

公开信息显示,王俊曾任华大科技董事长、华大研究院院长,同时也是华大基因的控股股东深圳华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的第二大股东,持股10.5%,而第一大股东为董事长汪建,持股85.3%。去年7月17日,华大基因官方声明间接宣布王俊辞任CEO职务,但仍以董事合伙人形式保留其董事职务,现为深圳碳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此次公司高管集体减持,可能表达了对公司股价的忧虑。

3个月前发布高管增持公告

有意思的是,7月17日,也就是一年解禁日刚到,华大基因公告称当天收到公司部分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关于拟增持公司股份的通知。结合对公司股票价值的合理和独立判断,部分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拟计划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的6个月内增持金额累计不低于 3000 万元人民币。

这些高管包括公司董事、总经理尹烨,副总经理杜玉涛,首席运营官张凌,副总经理刘娜,人力资源总监李治平,财务总监陈轶青,董事会秘书、法务总监徐茜。公告称,除公司董事、总经理尹烨,副总经理杜玉涛通过深圳前海华大基因投资企业(有限合伙)间接持有公司股份外,其他增持计划参与人未直接或间接持有公司股份。公司董事、总经理尹烨,副总经理杜玉涛未直接持有公司股份,其分别持有华大投资 0.9614%、0.2904%的合伙份额,华大投资持有公司股份比例为 16.72%。

这意味着发布增持公告仅仅3个月后,华大基因的高管开始集体套现了,而增持动作暂时还没有见到。

文/本报记者 刘慎良

(责任编辑:六六)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