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财经>>区域>>

宁夏公布60年经济发展“成绩单”

2018-08-03 16:53:09 银川晚报

宁夏公布60年经济发展“成绩单”

8月2日,自治区召开成立6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的首场经济发展成就主题新闻发布会,会上分别对自治区成立60周年经济发展、投资及重点项目、工业和信息化等方面取得的成就进行介绍。

据了解,自治区成立6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共举行6场,其余5场分别为脱贫攻坚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生态文明建设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文化建设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民族团结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党的建设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

60年 全区经济发展成就

自治区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经济规模从小到大,经济实力从弱到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地区生产总值

经济总量持续攀升

1958年 3.28亿元

1978年 13亿元

2017年 3453.93亿元

60年年均增长9.4%,快于同期全国8.0%的经济增长速度;

40年年均增长9.8%,快于同期全国9.5%的经济增长速度。

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是1958年的1053倍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人均生产总值大幅提升

1958年 176元

1978年 370元

2017年 50917元

60年年均增长7.0%

40年年均增长8.0%

2017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是1958年的289倍

宁夏地方财政收入

财政实力显著增强

1958年 0.58亿元

1978年 3.16亿元

2017年 417.5亿元

60年年均增长11.8%

40年年均增长13.3%

2017年宁夏地方财政收入是1958年的720倍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社会消费繁荣活跃

1958年 1.4亿元

1978年 5.04亿元

2017年 930.45亿元

60年年均增长11.9%

电子商务方面

●2017年,全区按卖家所在地分的网上零售额45.2亿元,增长1.5倍;

●按买家所在地分的网购零售额236.7亿元,增长56.2%。

宁夏进出口总额

对外开放硕果累累

1958年 704万美元

1978年 2962万美元

2017年 50.36亿美元

60年年均增长11.8%

与宁夏经贸往来的国家和地区日益增多,由最初的港澳地区逐步扩大到2017年的180多个国家和地区。

居民收入显著提高

1978年,宁夏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46元和116元

2012年,宁夏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19507元、6776元

2017年,宁夏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9472元、10738元

居民就业更加充分

2017年,宁夏就业人员375.9万人,超过了总人口的55.1%,比1978年提高17.0个百分点。

党的十八大之后,5年城镇新增就业38.9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下降到3.87%,为近年来的最好水平。

居民消费明显提升

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1978年 300元

2017年 20219元

40年年均增长11.4%

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1978年 90.7元

2017年 9982元

40年年均增长12.8%

60年  全区经济结构变革

自治区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自治区坚持把调结构、转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一个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富有特色、高质量的现代经济结构体系正在加速形成。

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

2012年城镇化率超过50%,2017年达到58.0%。

城市污水处理率提高到93.0%。

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6.5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7.80平方米。

城镇人均住房面积从1978年的4.5平方米增加到2017年的31.35平方米。

优势特色农业快速发展

粮食产量

1958年 69.62万吨

1978年 116.98万吨

2017年 368.20万吨

人均粮食产量543公斤,居全国前列。

2017年,优势特色农业比重达到86.7%。

服务业成发展的主动力

自治区成立之初,第三产业增加值0.8亿元。

1978年达到3.3亿元,年均增长7.4%。

2017年,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1612.33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6.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达到53.1%。

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

工业增加值

1958年 0.44亿元

1978年 5.59亿元

2017年 1096.30亿元

2017年 分别是1958年、1978年的2492倍和196倍。 年均增长14.2%和14.5%。

创新能力持续增强

研发经费投入强度

2012年 0.78%

2017年 1.13%

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取得一批重大成果,全球单套投资规模和装置最大的神华宁煤400万吨煤制油项目顺利投产,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重大科研项目取得新突破,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1958年,农业居主要地位,工业几乎是空白,服务业发展水平低,一二三产业比重为55.9∶19.9∶24.2。

自治区成立以来,第二产业比重持续上升,到1978年,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上升到43.0%,三次产业结构比重调整为23.6∶50.8∶25.6。

改革开放以来,宁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在促进一、二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17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7.6∶45.8∶46.6,第三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所有制结构明显变化

宁夏非公有制经济占全区经济总量的48.6%,创造了60%的税收,提供了70%以上的就业岗位。

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企业达到1077家,是2000年的9.8倍,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增加值比重由2000年的 13.8%上升至38.5%。

60年 精准有效投资稳定增长

自治区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自治区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实施了一大批重大项目,对带动经济增长、增进民生福祉发挥重要作用。

固定资产投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1958年~1978年)

20年间累积完成投资41亿元。

第二阶段(1979年~1999年)

20年间累计完成投资795亿元,是改革开放前20年的19倍。

第三阶段(2000年~2012年)

12年间累计完成投资10075亿元,是1979年~1999年的12.6倍。

第四阶段(2013年~2017年)

五年累计完成投资16889亿元,占改革开放以来投资总额的61%。

固定资产投资特点

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全区固定资产投资

1958年 9300万元

1978年 4.3亿元

1998年 过百亿元

2009年 过千亿元

2014年 过3000亿元

2017年完成投资3813亿元,是 1958年的4108倍,1978年的893倍。

投资结构持续优化

改革开放前20年,投资主要以农业和工业基本建设投资为主,其中一产投资占比约为22%,二产投资占约为65%。改革开放以来,第三产业投资占比逐年提高,近五年来累计完成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达52%。

民间投资日趋活跃

2017年,全区民间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55.8%,比2010年提高10个百分点。

资金来源趋于多元

随着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和融资渠道的拓展,国家预算内资金占比逐步下降,企业自筹、银行贷款和其他资金成为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的“三条主渠道”。2017年,国家预算资金、银行贷款、企业自筹和其他资金占固定资产投资全部资金来源的比重分别为8.5%、21.1%、52.4%和17.5%。

60年 重大项目不断取得新成就

经过60年的发展,宁夏固定资产投资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质量效益上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自治区集中财力建设了一批重大项目,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增强。

重大产业项目规模及装备水平提高

十八大以来五年间,全区累计完成产业类投资7300亿元,占全部投资的43%。

煤炭

宁东基地是国家确定的亿吨级大型煤炭基地、“西电东送”煤电基地和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自2003年开始建设以来,累计完成投资4740亿元,形成了煤炭、电力、现代煤化工等产业集群,2017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10亿元。

电力

国家新能源综合示范区建设深入推进,全区风电装机996万千瓦,光伏发电装机771万千瓦,水风光等可再生能源占电力装机比重达到40%,新能源占比在全国名列前茅。建成世界首条±66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和宁东—浙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外送工程,年外送电力1200万千瓦,有力促进了我区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

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实施

交通领域五年累计完成投资1452亿元。

水利

水利领域五年累计完成投资332亿元,建成了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黄河宁夏段防洪、中南部脱贫攻坚7座水源工程等一批水利工程。特别是投资40亿元的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工程全线通水,113万山区群众喝上了干净水。

信息产业

信息产业领域五年累计完成投资234亿元,全区光缆线路长度达到近20万公里。全区互联网出口带宽总计达到2940G,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415万个,城市宽带接入端口339万个,农村宽带接入端口76万个,银川、吴忠、固原、中卫被列为“宽带中国”示范城市。

公路

建成“三环四纵六横”高速公路网,全区公路总里程达3.46万公里,公路网密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1609公里,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目标;建成跨黄河公路大桥17座,是黄河上架桥密度最大的省区。

铁路

银川至西安高铁、中卫至兰州高铁加快建设,预计分别于2020年和2022年建成通车,其中吴忠至中卫段2019年具备通车条件。包头至银川高铁银川至惠农段计划8月底开工建设,预计2022年建成通车,届时将形成以银川为中心,实现银川至兰州、西安、北京等重点城市2小时~5小时到达。

航空

完成银川河东国际机场三期扩建,飞机等级提升到4E,2017年民航旅客吞吐量突破825万人次,增长26.4%。银川国际航空港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年底投运,将结束宁夏没有综合交通运输枢纽的历史,实现客流高效换乘、无缝衔接。

重大社会民生项目提标加密

从2007年起,连续12年实施民生计划,70%以上的财力用于改善民生。

教育

推进教育均等化发展,实施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026所;实施薄弱学校改造、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普通高中改造等一批教育项目,建成西部较大的职业教育园区,五个地级市均有综合性实验实训基地。

扶贫

先后组织实施了生态移民、易地扶贫搬迁等工程,累计搬迁移民116万人,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

卫生

新改扩建区、市、县医疗机构1316个,全科医师培训基地3个,五级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体育

积极发展体育事业,坚持体育场地设施供给普惠化、均等化、身边化,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全覆盖,全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全国领先。

生态建设加强 环境明显改善

大力实施生态立区战略,着力推进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建设。

河流

推进清水河、苦水河等69条中小河流综合治理,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1.8万平方公里,每年减少输入黄河泥沙6700万吨。

森林

实施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国家重点林业工程,广泛开展植树造林。截至2017年底,全区森林面积达到1091万亩,退耕还林506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至14%。在全区建设市民休闲森林公园25个,自然保护区14个;

贺兰山

加强贺兰山环境综合整治,累计投入专项资金近10亿元,169处整治点全面完成整治修复。完成了2362个村庄综合整治,在全国率先实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覆盖。

60年 工业和信息化实现跨越式发展

宁夏工业起步于1958年,经过60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以煤炭、电力、石化、冶金、装备制造等行业为支柱的工业体系。截至2017年,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32家,实现工业增加值1047亿元,同比增长8.6%,对全区GDP贡献率为36%。

我区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建成投产了一批引领产业转型、推动动能转换的工业项目。

其中,宁东基地400万吨煤炭间接液化是全球单套装置规模最大的现代煤化工项目;

共享集团通过实施“大型高端燃气轮机铸件研发”和“铸造智能化工厂建设”等项目,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大型3D打印机在铸造行业产业化应用,是国务院认定的7个国家双创示范企业之一;吴忠仪表通过自主创新,高端控制阀生产能力和技术研制在全国同行业名列第一。

此外,我区统筹布局项目,促进产业集聚集群发展。目前,我区煤化工产能1750万吨,跻身国家4个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内蒙古鄂尔多斯、陕西榆林、新疆准东、宁夏宁东),煤制烯烃产能260万吨、煤制甲醇产能620万吨,位居全国第三位(内蒙第一、山东第二)。

培育了共享集团、吴忠仪表、小巨人机床、维尔铸造等一批骨干企业。我区是全球原绒交易集散地和原料基地,年收购交易原绒达1万吨,占全球原绒交易总量的60%以上。羊绒分梳能力13000吨,年分梳羊绒8000吨居全球首位。

通过引导新能源发电参与区域市场交易,积极开展电能替代,加大外送协调力度,目前新能源弃电率仅有2.42%,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全区电子信息制造业近三年的平均增速达到28%。集聚了银川隆基硅、中卫银阳、宁夏协佳等企业,单晶硅棒产能12GW,单晶硅切片产能5GW,组件产能1.5GW。

(责任编辑:八雨)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