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财经>>保险>>

保监会试点人身险保单贴现业务 盘点各国该业务发展状况

2018-01-10 14:12:04 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1月10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报道,1月8日,保监会下发《人身险保单贴现业务试点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在经营规则、信息披露、监督管理等方面征求意见。

听起来有点陌生的“人身险保单贴现”,是指中介公司先以折扣价格买进即将到期的寿险保单,等到被保人去世时获得保险公司给付的保险金。其中,作为中介机构的贴现机构可以引入投资人,将保单作为资产进行交易。通过保单贴现,能够满足寿险保单持有人出于多种原因的变现需求。

目前,国内还没有成型的保单贴现业务,要将保单“变现”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退保,获得保单现金价值;二是持有寿险保单至死亡事件发生或保险到期日。

有业内人士表示,保单贴现如能落地,将是保险业参与社会管理的又一制度性安排。保单贴现可以增加获取养老金和筹措医疗费用的渠道,提高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也可以成为应对退保风险的有利举措。

那么,其他国家的保单贴现发展得怎么样?保险用户是否普遍了解这项业务?有没有广泛的市场需求呢?

澳大利亚:人们选择保单贴现通常并非出于支付医药费、生活费的目的

《全球华语广播网》澳大利亚观察员胡方介绍,澳大利亚的人身险保单贴现始于十多年前,大部分申请这项业务的用户实际的生命时间已经并不长。在澳大利亚,选择保单贴现的老年人通常并非出于支付医药费和生活费的目的,那么,他们选择保单变现究竟作何用途呢?

即使保单贴现在澳大利亚已经运营了十多年,但这种模式对于大部分澳大利亚人来讲还是比较陌生的。在澳大利亚选择保单贴现的老年人通常并非出于支付医药费和生活费的目的,因为在这两方面,澳大利亚的医保系统和养老金系统基本都能照顾到。

通常,出于以下三种原因的人群在澳大利亚可能会作出保单贴现的选择:一类人群是因为人身险每年交纳的费用较高,根据自己的经济现状无法继续交纳下去,相比退保,选择保单贴现可能会更划算些;另一类人是因为希望自己有一个风光的葬礼,或者在生命的末期可以再旅行一次,所以直接提钱变现;第三类人则是因为自己本身没有直系亲属,选择贴现可以把这些钱在有生之年花光,而不会等到逝世之后想不出来把钱转赠给谁。

美国:保单贴现已形成数百亿美元市场 维护了保险公司业务稳定性

据了解,保单贴现起源于美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美国已形成数百亿美元的市场。寿险保单贴现已占到保单贴现市场的80%,对美国老年人养老金及重症治疗费用的自主筹集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同时也维护了保险公司业务的稳定性。

据华尔街多媒体记者赵冰晶介绍,美国的寿险保单大多是终身缴费的,一旦被保险人收入中断,丧失缴费能力,其保障将会全部中断,已缴的保单就会付之东流,这就引起了美国人民对于保单贴现的需求。保单贴现主要涉及六个主体:被保险人(通常是生命面临挑战的人),保单贴现公司、再保险公司、托管代理机构、健康评估公司和投资人,他们都可以从保单贴现当中获益。如果被保险人身患重病,面对短暂的生命和庞大的医疗费用,将快要失效的保单拿到保单贴现公司进行贴现,可提前领取折价之后的保险金,用于支付昂贵的医疗费用,解决经济困境。对于保险人来讲,保单贴现使得保单免于失效,从而维护了保险公司业务的稳定性。

德国:人身险保单贴现并非主流选项 人们不会轻易放弃持有保险

据中新社驻德国记者彭大伟观察,人身险保单贴现业务是本世纪初进入到德国的,尽管已经有了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但在今天的德国,它仍然是一个比较小众的市场。彭大伟说,也许就像德国媒体十多年前报道这一新生事物时所采用的标题那样,“这是用死亡来进行赌博”,因此人身险保单贴现在德国并不是一个主流的选项。

根据德国人寿保险二级市场投资联合会的介绍,人身险保单贴现业务主要的运作形式是,保单持有者若希望在保单到期前对其进行变现,但又不愿退保,就可选择将保单出售给二级市场上的这些机构,获得比直接退保更高的经济回报。买下了这份保单的二级市场会维持这份保单在受益人身故时的赔付义务,只不过适当降低赔付金额或赔付比例。

德国是一个储蓄率非常高的国家,民众投资理念偏向于保守,特别是在2000年左右互联网泡沫破灭,很多人持有的股票发生大跌,造成德国人至今对于各种金融投机包括衍生品非常怀疑。德国人寿保险二级市场投资联合会在自己的官网上还警告消费者,选择出售自己的保单时,如果遇到购买保单的公司并不是该协会成员的情况,一定要再三考虑。总体而言,德国的保险确实在关键时刻能够为人们提供货真价实的保障,人们轻易不会放弃持有这些保险。

(责任编辑:语安)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