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财经>>观察>>

油市趋向供求平衡

2017-12-05 10:57:25 中国商务新闻网

中国商务新闻网讯 在全球经济向好、市场环境逐步改善的大背景下,油价走势将主要取决于以下几方面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角力。

经济全面复苏,石油需求得到提振。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最新预计,2017年世界经济将迎来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最广泛的复苏,全球经济增长3.6%,高于2016年0.4个百分点,增速创3年来新高。2018年主要经济体增长提速,全球经济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预计增速将达到3.7%,高于2008年~2017年3.3%的平均水平。在宏观经济渐强的背景下,全球石油需求将进一步增长。国际能源机构(IEA)预计,2018年世界原油需求量将达到9893万桶/日,比2017年增长1.3%,增加128万桶/日。今年冬季严寒的天气也在提振取暖用油需求,预计四季度世界石油需求量将比去年同期增加56万桶/日,这些都会对油价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

欧佩克将继续致力于减产,稳定油价。今年以来,欧佩克减产创造了历史上最好的表现,1~9月平均减产执行率高达120%,10月份减产执行率也达到100%,这充分彰显了该组织希望稳定市场的决心,也反映出这些国家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持续多年的低油价已经使欧佩克产油国遭受重创,不仅委内瑞拉、安哥拉、尼日利亚这样的国家经济陷入困境,财政入不敷出、债务负担加重,沙特、阿联酋、科威特等海湾较富裕的国家也苦不堪言。2016年沙特财政赤字792亿美元,2017年预计赤字也要有530亿美元。目前,沙特的外汇储备已经由2014年的7300亿美元降至5000多亿美元,减少了近三分之一。阿联酋、科威特也正在动用财政手段和外汇储备抵御低油价给经济带来的冲击,所有这些都将成为欧佩克在未来继续减产、实现60美元/桶目标价格的动力。最近,沙特已经在多种场合表示希望将减产协议延长至2018年底,上半年获减产豁免的尼日利亚也表示当日产量稳定在180万桶时,将对石油生产设限。

美国页岩油钻探活动减速。今年三季度,美国石油钻井平台数量增长6%,较此前4个季度平均超过20%的增速有明显回落。由于成本提高,7月份美国石油钻机数增长速度开始放缓。近年来,美国页岩油生产商能在油价下跌的情况下维持产量甚至增产,其秘诀就是技术创新,而这种创新的脚步似乎正在放慢。与此同时,美国劳动力和服务成本的上升已经推高了钻井支出。另一方面,美国的投资者对页岩油生产商只专注业务增长而忽视利润的行为也日益不满,他们要求页岩油生产商要有节奏地钻探,产生回报,并将现金返还给股东,这些因素都意味着美国页岩油产业将转向增速较慢且有条不紊的发展模式。

当然,目前钻机效率和单井产能的提高仍能保证美国的原油产量继续增长,油价反弹也会带动钻机数再度回升,但其增长速度已不会再如从前。9月12日,美国能源信息署(EIA)下调了今明两年美国原油产量的预期,预计2017年全年原油日产量将达到925万桶,2018年为984万桶/日,低于之前预测的991万桶/日。

地缘政治仍是扰动市场的重要因素。自“阿拉伯之春”爆发之后,中东地缘政治发生剧烈变化,由于美国领导作用的缺失带来巨大的权力真空,沙特、伊朗、土耳其等新型大国的崛起和竞争日趋激烈。尽管目前沙伊关系暂时缓和,但其深层次的矛盾仍根深蒂固,特别是沙特新王储本萨勒曼上位之后,将会对伊朗采取更加强硬的外交政策。从近期发生的沙特与也门的冲突,以及沙特与卡塔尔的不和,都可以看出他是一位强势的领袖,在争夺中东主导权的问题上会更加积极主动,毫不示弱。这也意味着未来中东地区可能会看到更多的短期波动,并存在更高的军事对抗风险,这种风险必然会反映在原油市场上。

另一方面,伊朗解除制裁也存在变数。美国国会已经通过一项不属于伊核协议的附属立法案,要求总统定期确认伊朗是否遵守协议。而特朗普已经拒绝证实伊朗遵守核协议,并表示如果政府不能与国会及美国盟友达成新的解决方案,美国也做好了退出伊核协议的准备。这无形中增加了伊朗原油出口的不确定性,

如果美国发起新一轮制裁,欧洲也有可能停止对伊朗的原油进口,西方石油公司将很难在伊朗开展业务,这些都将会给世界原油供应带来深刻的影响。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无论是宏观经济环境、供求基本面,还是地缘政治局势,都正在推动石油市场朝着更加有利于供求再平衡的方向发展,油价似乎在50美元/桶水平已经找到支撑。但同时也应看到,当前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仍然脆弱,国际石油市场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市场再平衡进程仍会出现反复,欧佩克既要防止价格下跌,也要限制油价上涨的幅度,不给美国页岩油以复苏的机会,从这一点上看,未来油价还可能在50~60美元/桶水平上持续一段时间,之后再缓慢上升。

(责任编辑:语安)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