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财经>>区域>>

强“造血”,注动力:泛珠扶贫协作补齐区域发展短板

2017-10-12 16:33:03 新华社

  新华社广州10月11日电 题:强“造血”,注动力:泛珠扶贫协作补齐区域发展短板

  新华社记者田建川

  桂、川、黔、滇四省区不少市县地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发生率高、贫困程度深。在扶贫开发进入攻坚阶段,如何啃下深度贫困地区这块“硬骨头”?

  同在泛珠三角区域,广东和上述四省区血脉相连,并建立了对口扶贫协作关系。当前,跨省区扶贫协作涵盖了产业、技术、教育、易地搬迁等多个领域,逐渐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的协作格局。

  产业扶贫“造血”

  在云南昭通市的滇粤协作产业园,华坚鞋厂的400多名员工在生产线上忙碌,其中不少是当地贫困户。在贵州毕节金海湖新区的“毕节·广州产业园”,梵领服饰有限公司招聘的员工中,贫困群众和特殊困难群众超过一半。

  这两家总部分别位于广东东莞、广州的企业,为何把生产基地建在大西南?

  “随着西南地区高速公路、高铁等基础设施改善,东部企业可以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内配置市场资源。”梵领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温人晃说,珠三角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有转移需求,毕节则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扶贫协作搭建了产业梯度转移的平台。

  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以来,在广东派驻对口帮扶地区扶贫工作组协调下,广东省组织393家企业赴桂、川、黔、滇四省区考察对接产业项目。其中,广东省内的企业确定投资项目176个,已完成投资24.91亿元。

  毕节市对接广州市对口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杨春说,稳定脱贫需要调动当地的“造血”能力,通过扶贫协作共建产业园特别是引进一批大型企业,可让当地产业发展水平显著提高。

  激发脱贫内生动力和信心

  在广西百色市田阳县桥马片区央律村的花卉苗木种植基地,贫困户杨色永忙着给花叶女贞树修枝。这个基地由碧桂园集团投资建设,吸纳了21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种植。

  今年1月印发的《广东省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实施意见》提出,引导和带动更多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精准扶贫共建工作。碧桂园集团是经广东派驻百色扶贫工作组牵线搭桥到广西的。

  碧桂园集团社会责任部总经理罗劲荣说,公司为贫困户垫付90%的苗木成本,并提供技术指导,苗木长成后,公司负责保底采购。通过种植苗木,贫困户可获得“三金”收入,包括流转土地的租金、在基地打工的薪金和入股分红的股金。

  “今年已经卖了80棵女贞树,赚了1000多元。”杨色永说,他的地里还有1000多棵树。“我好好打理,等年底赚了钱就能还盖房子的欠款。”

  田阳县县长黄国哲说,作为石漠化山区,田阳县以前只能种玉米、花生、红薯等,农民看天吃饭。如今,通过扶贫协作,东部地区的企业把市场、管理和技术等优势带到这里,为当地脱贫注入了积极动力。

  “一方面提高了土地产出的附加值,一方面让老百姓恢复了发展地方产业的信心,激发了群众的内生发展动力。”黄国哲说,而后者是“最关键的”。

  挪穷窝 拔穷根

  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姐把哪打村,村民特觉尔作在今年初从山上搬了下来。在这之前,她住在山上的土坯房里,在山下种着几亩土豆和苦荞。由于泥巴路无法行车,去年土豆收获时节,她一家老小背了几十趟,才把几千斤土豆运回家。

  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就要“挪穷窝”。2016年8月底,广东佛山市和凉山州建立扶贫协作结对关系后,每年划拨1.1亿元给11个对口帮扶贫困县,重点用于易地扶贫搬迁的住房建设。

  特觉尔作现在住的新村,一排排平房整齐分布,户与户之间有绿化带隔离,水泥路延伸到家门口。“姐把哪打村在彝语里是‘水草肥沃、向往光明的地方’,住在新家,我们心里很高兴。”她说。

  除了“挪穷窝”,还要“挖穷根”。教育脱贫是有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性举措之一。云南昭通市今年初中毕业生有8.4万余人,但由于教育基础薄弱,除了普通高中计划招生的4.7万人外,其他3.7万名初中毕业生不能升入普通高中。

  由于这些学生大部分来自山区农村等贫困地区,让他们就读职业学校和培训就业,成为昭通市教育脱贫的重点工作之一。

  挂职昭通市副市长的广东省第五扶贫协作工作组组长邓浩全说,目前,东莞和中山两市正和昭通市着力推进职业教育联合办学。从2017年开始,由东莞、中山的中职学校在昭通每年分别定向招生1350名、720名初中毕业生,采取“1+2”、“0+3”等模式培养,学生毕业后可以在广东就业。

  国务院精准扶贫工作成效第三方评估组专家成员乔陆印说,泛珠区域通过产业、教育、劳务、旅游等形式的扶贫协作,有助于补齐我国区域发展短板,实现资源互通、产业互动、市场互联、优势互补和区域互惠,从而打赢脱贫攻坚战。

(责任编辑:车车)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