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财经>>综合时讯>>

中国数字经济崛起 向世界输出“新风尚”

2017-09-30 14:15:42 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9月29日电 题:中国数字经济崛起 向世界输出“新风尚”

  新华社记者高亢、刘硕

  电商交易额飞速领跑,移动支付冠绝全球,共享经济世界瞩目……近几年来,中国在数字经济领域取得的成就,收获了无数羡慕的目光。

  近期,麦肯锡、波士顿等国际知名咨询机构发布报告称中国已成为世界公认的网络和数字化大国,并认为中国数字经济的崛起,将对全球经济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中国成为世界数字化大国

  麦肯锡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如何引领全球趋势》报告显示,中国风投行业投资总额从2011到2013年的120亿美元迅速增至2014到2016年的770亿美元,大部分风投资金流向大数据、人工智能、金融科技等数字企业。2017年,中国“独角兽”企业数量已占全球“独角兽”企业总数的29%,整体市值占41%。

  移动支付、共享单车、移动社交等已成为国人日常习惯,人们体会到智慧生活带来的便捷,5G和物联网也已近在眼前。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中国4G用户已达9.3亿户,固网宽带用户总数达3.3亿户,其中光纤接入用户达到2.72亿户。

  国外不少业内专家惊叹,短短几年间,全球最大的网民群体使用上最先进的移动和固定网络,中国在人类信息化发展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基础网络的提升,为中国网民培养起智能生活和消费习惯。波士顿发布的报告称,电商、移动支付、移动社交和移动出行等“新”经济业态在中国的发展速度已超越部分发达国家。亚马逊在美国达到50%的渗透率用了14年,而淘宝在中国只用了9年。

  海外机构统计显示,10年前,中国电商交易额不到全球总额的1%,如今占比超过40%,已超英、美、日、法、德5国总和;2016年,中国个人消费相关移动支付交易额高达7900亿美元,相当于美国的11倍;过去5年间,中国互联网消费的复合增长率达到32%,排名世界第一,而美国仅为8%。

  宽松、开放、务实的发展环境

  近期,部分国际知名咨询机构对中国以互联网经济为龙头的“新”经济给予高度肯定。海外分析人士指出,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中国的发展不仅是“独善其身”,也正在为海外创业提供支持和新启示,将对全球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麦肯锡报告认为,中国政府对数字化企业和机构的态度是“先试水、后监管”,而且一直采用“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开明监管策略。

  在不少一线、二线城市甚至是基层县市,科技企业孵化器显现强大的孕育能力。从2014年开始,中国政府通过减税和提供国家创投基金等一系列措施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至今已有至少2500家科技企业孵化器通过政府注册要求。通过这样的“有所为”,中国新经济领域获得了宽松、开放、务实的发展环境。

  同时,有关部门理智地以“有所不为”来科学施策:在产业发展早期,政府放宽监管鼓励企业试水,让其充分发挥积极性开拓探索创新。海外分析人士认为,正是这种包容和开放的态度,给予企业更大自由发挥和创新的空间,促进中国互联网和数字经济得以跨越式发展。

  中国向世界输出“新风尚”

  摩拜和小黄车将共享单车开进新加坡、英国和美国市场;美图秀秀APP在巴西、印度、美国和英国等地设立分公司,广受当地青年人青睐;今日头条APP斥资1900万美元在印度打造本土语言内容聚合平台……中国本土“新经济”领域企业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在积极向海外输出“中国新风尚”。

  波士顿报告认为,中国互联网企业正逐渐从应用驱动型创新迈向技术驱动型创新,中国与美国、日本等国家在人工智能领域几乎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中国庞大的互联网用户基数和丰富的应用场景也为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发展带来了独特优势。

  《第三次工业革命》作者、美国华盛顿特区经济趋势基金总裁杰里米·里夫金近期发表观点认为,中国正在经历一场依托互联网升级而进行的工业革命,即“互联网+”。当下,通信、能源、交通三大领域不仅创新不断,而且还在互相融合。在这个过程中,数字互联网技术则是引爆这场革命的关键技术。目前,中国的“互联网+”和德国的“工业4.0”都在向这一智慧生活的方向大踏步迈进,走在全球的前列。

  “中国领导层意识到新一轮变革的兴起,以及它将对经济和社会带来的巨大改变。”里夫金说,将“互联网+”写入“十三五”规划当中,和近年来中国的很多国家战略部署,体现了中国高层对于数字化战略、可再生新能源以及高铁等为代表的交通物流现代化体系建设的重大决心,这足以成为下一轮全球变革中的巨大优势。

(责任编辑:车车)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