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财经>>金融>>

“黑色系”期现货及股市联动效应明显

2017-08-16 16:02:11 中国经济网

“黑色系”期现货及股市联动效应明显

■本报记者 左永刚

近两个月以来,“黑色系”范畴的期货、现货以及股市共振效应明显,期间资金轮动助推齐涨局面。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多位市场人士认为,今年股市、商品市场的一致性,实质上凸显了宏观经济的一个特征——国家调控,得益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有效压减了过剩产能,促使上游、中游等产业链价格快速走高,出现现货、期货以及股市的联动效应。

股市与商品市场

共振源于改革效果

“最大的利好莫过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中‘黑色系’的暴力拉涨,更是轮番带动有色、化工、农产品板块,从而导致整个商品市场的狂欢。”8月15日,金联创钢铁分析师王宁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独家采访时表示。

方正中期研究院钢铁建材组组长田欣沅日前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称,“黑色系”期货上涨主要还是源于国内因素,一方面是上半年宏观经济回暖,下游需求回升;另一方面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压减过剩产能,在环保执行不断升级的背景下,上游、中游等产业链价格快速走高,表现抢眼。

王宁认为,今年股市、商品市场的一致性,实质上凸显了宏观经济的一个特征,即国家调控,并且从部分板块的表现,如钢铁股、煤炭股等都具有该特征。从时间特征来看,必然是现货带动股市,从产业特征来看,则是产品带动产业,具体表现就是某些商品的期货行情启动往往早于其股市相关板块行情的启动。

供需两侧变化带动

“三市”钢材上涨

以钢铁为例,供需两侧“一减一增”带动现货、期货以及股市相关个股上涨。期货市场方面,据《证券日报》记者统计,7月份以来至8月10日,螺纹钢主力合约RB1801累计上涨26.97%,热卷主力合约HC1801涨24.82%。

中钢协表示,当前钢材期货价格大幅上涨并非市场需求拉动或市场供给减少所致。实际上,自2017年6月下旬开始国内钢材产品价格再度迎来一波较大的上涨,以螺纹钢期货价格为例,自6月下旬以来价格的最大波动幅度为41.74%。

而现货市场螺纹钢价格普遍达到4000元/吨的水平,截至2017年8月10日,卓创资讯螺纹钢标杆价格为4124元/吨,较上月同期上涨9.07%,同时为年内最高点,年内低点出现在3月19日价格为3340元/吨,年内最大波动幅度为23.47%。

卓创资讯分析师刘新伟也表示,期货、现货、股市共振提高市场信心。在期货、现货价格上涨背景下,钢铁行业利润出现较大幅度的好转,进而带动钢铁股估值的修复,在7月份至8月份形成共振效应,提振市场信心。

田欣沅强调,由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钢铁产能有效压减,在环保升级的背景下,整体供需呈现紧平衡的状态,促使钢材价格快速走高,即螺纹钢期货强势,同时紧平衡也促使钢铁企业盈利大幅好转,叠加A股投资风格转换为以业绩为基础,于是钢铁股走高。

川财证券钢铁高级研究员邱瀚萱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从基本面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推进,上半年1.2亿吨地条钢产能退出市场,建筑用钢供给下降,同时地产新开工表现良好且户外施工量增加,使得建筑用钢供给偏紧,价格和利润得到提升。6月中下旬以来,随着汽车产销的增长,为板材需求端提供增量,且板材供给向上弹性不大,因此板材价格、利润均有改善。

“在供需向好、经济预期改善的情况下,钢材价格、利润都有较好的表现,钢铁股吸引存量资金进入。螺纹钢期货主要是盯供需和价格表现。今年经济预期改善叠加价格、利润向上,因此螺纹钢和黑色期货有了同步的表现。”邱瀚萱强调。

后市期货市场判断一致

股票市场存分歧

观望今年后市,上述人士纷纷预计,期货市场“黑色系”仍然将保持强势。多位人士表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在去产能以及需求侧有所改善的背景下,同时叠加采暖前瞻行情,“黑色系”期货品种预计整体以上扬为主。

股票市场略有分歧,田欣沅认为,股票方面估值修正预期已经部分体现在价格当中,走势可能不及期货。

王宁则认为,以“黑色系”为例,第三季度相关行业个股以及期货市场高位震荡的概率较大,其中8月中下旬以回调为主,9月份将重新恢复上涨趋势。从整个下半年来看,相关行业个股以及期货市场仍将是一个政策牛市。其中黑色板块依旧是“尖刀排”,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环保两大“神兵”在手,多头依旧所向披靡。分板块来看,期货、股市从强到弱依次是黑色、有色、化工、农产品。

邱瀚萱认为,钢铁方面,第三季度看好长材,第四季度看好热卷和板材股的表现,板材供需面较长材更好。此外,采暖季限产对热卷产能、产量影响更大,可能有锦上添花的效果。

(左永刚)

(责任编辑:八雨)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