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财经>>观察>>

揭不开锅还估值1亿 “拍脑袋”高估值耽误企业发展

2017-08-08 15:49:59 中国青年报

估值是企业未上市前实力的展现,也是创业者了解自己企业含金量的手段。企业都希望自己估值越高越好,但估值虽然有一些计算公式却没有统一方法,尤其是对于高科技企业来说估值更是难题,不少企业在估值上都是“拍脑袋”。

一个现实的例子是,一家拥有水利行业新技术的企业在揭不开锅的情况下仍然估值1亿元,最终以2000万元的估值融资,耗费6年时间耽误了企业发展。

揭不开锅仍估值1亿元耽误6年

水利部科技推广中心处长肖新民致力于水利行业的新技术推广,令他苦恼的是一些有创新、有技术的小企业金融和财务知识的匮乏。他帮助过一家拥有水利技术的新企业发展,可在融资上遇到难题:“它已经揭不开锅了,估值仍要1亿元,需要投资人按照这个价值去投,这怎么可能?”

肖新民回忆,企业的管理者很乐观,认为自己的技术可以替代原先的技术,降低成本,以“市场总容量预计自己未来的市场占有率”计算出了估值1亿元。

如此高的估值导致投资人望而却步,最终,这家企业以2000万元的估值融到了资金,但耽误了6年。肖新民心痛地说:“6年时间耽误了多少利润,也耽误了企业的发展!”

“有人说估值是拍脑门,我觉得从某一部分来说是对的。”这是洞察力科技总裁朱宏给自己估值融资后的感悟。

洞察力科技是一家服务于医疗健康市场的公司,经营七八年后企业各项数据均不错,朱宏想借助资本的力量发展。第一步直接面临的就是估值。

估值是朱宏自己定的,一是参考行业内类似的竞争对手完成融资后的估值,但这种方法并不透明;二是自我评估,企业内有这么多人在辛苦工作,行业也有很多潜在的发展机会,“应该值多少钱基本就是拍脑门了”。

但当朱宏真正接触资本市场时才发现,不同的投资人对企业的估值方法和逻辑有很大的不同,有些人甚至“看脸估值”。后来他站在投资人的角度学习如何合理估值,双方才达成一致。

一沾互联网就估值上千万元,完全脱离理性

如今,估值成为一家企业“亮肌肉”的手段,某企业和投资人“见一次面就确定投资”、某家企业已经成为估值10亿美金的独角兽的消息不绝于耳。

“估值最直接的目的是为交易双方做参考。”毕马威咨询合伙人江立勤认为,估值有很多不同的目的和体系。此外,估值也帮助公司在财务准则要求下衡量资产。

江立勤介绍,目前市场上常用的估值方法有成本法、市场法、现金流折现法等,国有企业资产评估可能更看重资产法和成本法,一些科技型企业和纯市场化的交易更看重资产的现金流和未来的营利能力,以及一些可比公司的参考和比较。如果以现金流折现的方法,滴滴、Uber也无法估出上百亿美元的价值。

因为估值体系、企业性质、个人判断等角度不同,一家企业很可能估值不同。但除去估值本身的不确定性,也有很多人无力合理估值或刻意非理性估值。

新板资本高级合伙人刘峰见过很多大学生创业者,他发现大多数人都是拍脑袋估值。这些人的理由往往是,自己企业经营这么多年,投入这么多精力,应该值这个钱,但这是说不通的。另外一种情况是,创业者因接触投资人太多,每个投资人对其企业的估值方法不一致,导致创业者自己也不清楚自己的价值,在反复的犹豫中拖垮企业。

北大纵横管理咨询公司高级合伙人宝山分析,如今有很多年轻人在没有任何企业经历、经营能力甚至经营资源的情况下去创业,创业的指标都是从零起步,开始对照阿里、腾讯、谷歌这种全球最好的新经济的创业思路。

宝山称:“在这种思路条件下,就会出现一些企业本身都快无法经营了,估值还要一个亿、两个亿,在他们眼里似乎只要跟信息化、互联网相关,估值都应该是几百万、上千万元的,其实完全脱离了理性估值。”

估值是艺术还是科学?最终离不开专业判断

企业只有合理判断自己的价值才能更好发展。肖新民认为,一套快速的、合理的、能够让技术持有公司和金融方都能基本认可的估值方法非常重要。

市场认可的基本估值方法存在但价格昂贵,江立勤提到,聘请专业的评估机构需要付不低的费用,一般至少几十万元。所以大部分中小企业及初创企业未必能够请专业的机构来做评估。投资公司在投资前会对有意向的创业企业做尽职调查,但往往并不公开。

据了解,心流网刚刚上市了一套在线估值系统,主产品为企业整体价值评估。投融资过程的参与者,包括投资方、融资方和服务方,可以在平台上输入企业的相关指标得到估值区间。

心流估值指标体系包括财务估值指标及软性估值指标。财务估值指标是依据行业特点设计的一套财务评估指标,用于评估企业的财务状况及经营风险;软性估值指标是企业软实力的评价指标,包括企业竞争力、团队竞争力、技术竞争力及风险水平指标,针对初创型企业专门添加了对于商业模式的评价指标;针对企业并购专门研发了县里交易法和并购PE法的评价指标。

心流网创始人张兴慧介绍,推出这套指标体系目的是为交易各方最终达成交易提供一个“基准价格范围”,双方有的放矢,避免“漫天要价,就地还钱”的谈判混乱局面。此外,该体系还解决了融资方对资本市场运作不了解,对自己的企业到底值多少钱不了解,对谈判关键点不了解的问题。

“有些人说估值是艺术不是科学,虽然它是有一套方法论的模型去做出来的,但是最终还是离不开很多专业判断。”江立勤提醒道,估值平台需要增加公信力。记者 陈璐

(责任编辑:八雨)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