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 投诉建议
  • 联系我们

新能源汽车:驶出雾霾需先找到正确轨道

中新网 2013-02-25 09:43:35

    随着雾霾天气,新能源汽车越来越被人们视作拯救城市天空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就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态势而言,新能源汽车要想扮演好英雄救美的角色,自身首先还需要尽快找到实现产业化发展的正确轨道。

    自2009年开始实施的“十城千辆”工程开始,国家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在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产业扶持、示范运营、标准制定、联盟建立等多方面出台相关政策为处于新能源汽车铺路。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截至去年底,我国25个试点城市共示范推广各类节能与新能源汽车2.74万辆。到2013年3月底完成财政补贴清算,预计示范推广规模将达到3.97万辆。

    但是,从节能减排与治理雾霾的角度来看,目前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状况,还达不到要求。主要问题集中在:首先,电池的蓄电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电动汽车续航里程过短;其次,相关部门对于电动汽车的基础建设还不到位,充电问题很难像传统汽车加油那样快捷方便;最为重要的是,电动汽车目前的技术只是满足了普通消费者对于汽车的基本追求,而且价格昂贵,相比传统汽车,其实用性也大大降低。

    这几点说明电动汽车作为汽车产业的新兴领域,同样避不开汽车产业所信奉的规模经济。电动汽车要想真正进入普通老百姓的家庭,不论是政府补贴,还是企业改革技术,都要加大力度。

    不过,尽管产业化发展难脱行业规律,但是,发展中的问题,从长远上看都不是问题,只要产业始终保持前进的态势。

    就目前的技术水平而言,全世界在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整车性能以及商业模式上面,都仍处在探索爬坡期,还存在太多需要等待技术的演进来实现突破的环节。但是,与所有新兴产业的发展历程一样,起初遭遇到的困境并不能成为阻滞甚至否定该产业的理由。尤其对于能源需求与日俱增、环境压力渐近临界点的中国来说,更是如此。新能源汽车代表着未来,但如果今日不着手努力,这个未来或许将一直不来。正如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委员陈光祖所说的那样,新能源是个长期的事,不是一天两天能搞起来的。

    值得肯定的是,尽管面临困难,但从产业规划上来说,国家相关部门仍然为新能源的长远未来制定了计划和目标,并将不断加大支持力度。

    可以说,环境治理注定是一项长期持久的工作。不过,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现在需要的,却是扎实有序基础上的快马加鞭。尤其是尽快找到推动产业化的有效途径。其中,公共交通、政府公务用车、城市物流、租赁等是比较现实可行的方向。

    以公共交通为例。有关研究指出,机动车尾气的产生主要是因为柴油车的使用,其占到机动车尾气排放PM2.5的95%。而此前绝大多数的人将雾霾原因归罪于私家车,然而,一直被忽视的公交车,超过80%是柴油车。仅北京市公交集团拥有的公交车2.1万辆中,柴油公交车就站到了1.8万辆。

    据测算,一辆公交车尾气污染物的排放量相当于50辆轿车的排放量,如果将全市1.8万辆左右的汽柴油公交车都改为节能与新能源公交车,就相当于改善了90万辆小汽车的排放污染。据此,有汽车业内专家也呼吁,有必要对广泛搭载了柴油发动机的城市公交车进行升级改造,用新能源进行替换。

    实际上,我国在该领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且会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加速推动公交领域的新能源化。事实上,在去年年底,北京市交通委的相关负责人就透露,北京将对2013年以后报废的公交车提前更新,未来两年北京市清洁能源及新能源公交车保有量将占到市区公交车保有量的一半。同时,柴油公交车将减三成。

    “我觉得电动车光靠政府采购、财政补贴和有社会责任的人去买,是破不了冰的,因此我们要找到有利可图的办法。至少在公共交通领域,电动汽车还是有它发展的潜力存在的。”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说。他表示,除了公交车,深圳的出租车行业未来12个月可能会发生一场革命,即“两块钱一公里的电动出租车会革八毛钱一公里的传统出租车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