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质量新闻网汽车资讯
当前位置:>>汽车资讯

两个伙伴一个奥迪 中国市场将成为新支点

2021-04-20 10:42:59中国质量新闻网

中国质量新闻网讯 余昶 文/图“奥迪携手长期合作伙伴中国一汽在中国市场取得巨大成功。我们与中国一汽、以及奥迪在华第二个合作伙伴上汽集团一道,正在开启全新的增长阶段。我们将携手合作伙伴继续书写奥迪在其最大市场的成功篇章。”奥迪中国总裁安世豪反复强调。这位对于中国市场拥有多年经验的专家认为两个合作伙伴,将帮助奥迪进一步提升。

上海车展首日,一汽-大众奥迪、上汽奥迪以及奥迪中国携手全球首发四款车型,并将与媒体和公众进一步交流奥迪对于未来发展的思考。

两个奥迪产品互补

上海车展期间,奥迪有四款车型全球首发,充分展现奥迪未来的发展理念,分别是:全新奥迪A6 e-tron概念车、全新奥迪Q5L、全新奥迪A7L及Audi concept Shanghai伪装车。其中,全新奥迪A7L及Audi concept Shanghai将成为上汽奥迪的前两款量产产品。

奥迪A6 e-tron概念车首次展示了基于PPE纯电动平台的车型蓝图:奥迪A6 e-tron概念车是一款4.96米长的Sportback车型。在其优雅外观下,容量达100千瓦时的电池可带来超过700公里的续航里程(WLTP工况)。未来,该系列车型计划面向全球市场,将在欧洲及中国生产。车辆配备800伏充电技术,可实现超高速充电:车辆仅需充电10分钟即可获得300公里续航里程。

全新奥迪Q5L迎来全面升级,将继续在合资公司一汽-大众的长春工厂生产。

“中国一汽与奥迪携手33年来,共同成就了中国汽车历史上无数个‘第一’和创举,”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党委副书记邱现东表示,“中国一汽与奥迪开启面向未来的全新战略合作,继续与奥迪携手并进,共创奥迪‘黄金十年’。”

上汽奥迪在车展期间带来了两款全球首发车型。焕新设计的全新奥迪A7L轿车将在2021年内投产,观众已可在上海车展期间领略其量产版本。

全新奥迪A7L将奥迪A7 Sportback的运动基因与大型limousine车型的经典优雅结合,满足用户对运动性能和商务出行的需要。同时,全新奥迪A7L搭载了众多创新技术,如主动式空气悬架、动态全轮转向及智能quattro四驱系统等。

上汽奥迪另一款全球首发车型为仍处于伪装形态的纯电动SUV车型,名为Audi concept Shanghai。这款车型长4.87米,量产版本将于2021年下半年发布。上汽集团总裁王晓秋表示:“奥迪已成为中国高端汽车市场的成功‘标杆’。我们相信,随着上汽奥迪业务的全面启动,奥迪品牌一定能在中国开创出新的、更大的辉煌。”

奥迪坚定电动化、智能化道路

1988年,奥迪携手合资企业一汽-大众,成为首家在华进行本土化量产的高端汽车制造商。迄今为止,奥迪已经向中国用户交付了大约700万辆汽车。当前,奥迪产品在一汽-大众长春、佛山、天津和青岛四大生产基地生产。

2020全年,奥迪在中国大陆及香港市场的总销量为727,358辆,与上一年相比增长了5.4%。2021年第一季度,奥迪在这一市场的销量达207,386台,再创历史新高。

以此为基础,奥迪CEO杜思曼(Markus Duesmann)表示:“奥迪在华发展战略得到全新部署。”

目前,奥迪正在采取切实手段,塑造中国业务的新发展格局。首先,电动化已成为奥迪清晰的战略聚焦点。在长春建设全新电动汽车制造基地,推动高端电动汽车产品进入市场,与第二个合作伙伴上汽集团的携手,主打差异化产品,都将成为奥迪未来中国战略的重要支柱。

杜思曼还表示:“我们正在中国积极推进向可持续化移动出行的转型。凭借全新部署,我们奠定了强大的基础,并开辟了奥迪在华业务的全新战略方向。”

2020年底,奥迪与长期合作伙伴中国一汽宣布将成立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并在长春建立全新的汽车生产基地,专门用于生产全新PPE技术平台上的下一代电动车型,该系列的首批国产车型将于2024年在长春下线。

携手全新合作伙伴,奥迪正进一步扩大在华业务。上汽奥迪的首批产品今年将在上汽大众安亭工厂投产,这标志着奥迪与上汽集团的合作正式拉开帷幕。

奥迪感知市场,提前布局发力未来

今年来,国内汽车市场已趋于平稳,市场结构也发生根本性变化,高端车型的市场份额将愈发突出。而奥迪品牌经过多方调研,认为到2030年新能源汽车在高端汽车市场占比将达到40%。春江水暖鸭先知,先于市场一步感知到水流的奥迪品牌在数年前就开始谋划在中国新的合作伙伴,以及与一汽-大众奥迪更加紧密的联系。

2021上海车展一切都尘埃落定,奥迪对于高端电动汽车市场已经明晰,未来中国市场或将成为奥迪品牌在全球的新支点,助力其不断发展。


(责任编辑:崔立明)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