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袭1200里 揭开海南“非遗”面纱

2019-07-11 10:06:23 中国质量新闻网

奔袭1200里 揭开海南“非遗”面纱

2019“BMW中国文化之旅”日志(三)——海南省博物馆

中国质量新闻网(特约记者曹璞 特约撰稿尤梦瑜 海口联合报道)7月10日,在经历四天、行程600公里之后,2019“BMW中国文化之旅”终于回到出发的始点——海南省博物馆。本次以“探海角琼崖,锦绣斑斓的精神家园”为主题的探访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落下了帷幕。

清晨,云雾缭绕着五指山中,我们下山

清晨,我们被鸟叫醒,山头云雾缭绕。今年200多公里的路程我们只有半天的时间,来不及再多看一眼这青山绿水,我们就编队杀下山去。看,那辆C3号车,就是我们驾驶的全新BMW3。艳阳似火的正午,我们抵达海南省博物馆。

海南省博物馆常设了“木中皇后——海南黄花梨陈列”、“香中魁首——海南沉香陈列”两个专题展,以及“琼工坊”、“琼肴街”、“琼崖村”、“琼戏台”四个非遗文化展览。

香中魁首——沉香 摄影 曹璞

迎面高悬于堂上的那幅画记者认得:那是北宋皇帝宋徽宗赵佶创作的一幅名画——《听琴图》,真品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而海南沉香陈列馆以此画作为演示沉香技艺的背景图,意不在画,亦不在琴,而是这幅构图洗练干净的画面中,惟一的家具上摆着不起眼的、小小的瓷瓶,瓷瓶上轻烟袅袅。对,今天我们要见识的就是这一缕轻烟——沉香。

沉香木 摄影 曹璞

中国人,很早就发现了植物香的价值,与欧洲人不同的是,中国人并没有将植物用来萃取、提纯为香水。而是朴实地尽可能地保持植物原貌,将它入药,继而,又将植物香融入礼仪、修身养生、哲学,称之为“香道”,宋朝达到了巅峰。从药典到绘画,从《红楼梦》再到精致的香道工具……不一而足。而在所有的植物香中,沉香是最为贵重的。

讲解员告诉我们:沉香木是瑞香科植物白木香树的树心部位受伤后,大量地分泌树脂帮助愈合,这个过程中产生浓郁香气的组织物。因为这部分密度很大,能沉入水下,又被称为“沉水香”。

沉香树因受伤而结香后,生长期非常漫长,少则几年至十几年的时间,多则上百年。如此金贵又有药用价值的沉香,自然当以“礼”相待,经过长期的演化,形成了具有哲学内涵的“香道”。工作人员给我们简单地演示了最基本的“香道”程序:从品香静雅环境的设置,到欣赏香的每一道程序:勾腐物、剪香、钻香、筛香、制香粉……直到焚香、品香,程序繁复,一招一式都体现出对大自然的敬畏,对内心浮躁的自省。

姑娘们在表演香道的勾香和剪香 摄影 曹璞

海南省博物馆副馆长王辉山是黎族人,他亲自为我们讲解了黄花梨陈列馆,陪同我们走访了第四代椰雕传人和第四代贝雕传人。

王辉山告诉我们:“黄花梨有木中皇后之称。现在海南已经没有野生的黄花梨树了,主要是人工种植。用黄花梨制作家具主要兴起于明代。而黎族人民很早就发现了黄花梨木材具有坚固、防虫的特点,他们用黄花梨做农具、做女人纺织用的打尾刀和男人狩猎用的猎枪托……

海南省博物馆副馆长王辉山在介绍黎族用黄花梨制作的农具

黎族黄华梨农具 摄影 曹璞

黎族人黄花梨用于纺织 摄影 曹璞

这棵黄花梨已经生长三十年了,只有中间“芯”的部分可以用 摄影 曹璞

小吃摆上,坐等看戏。恍惚中好像到了前门

地方戏剧,集诗歌艺术、音乐艺术、视觉艺术、故事性、趣味性……于一身,是艺术化的哲学。在“琼剧台”,我们一口气欣赏了汉乐、高临人偶戏、琼剧折子戏……海南博物馆给我们上了一堂海南戏剧速成课。特别是琼剧,生末净旦丑,一样不少。

扮上

看这意思一个是花旦、一个是丑角

虽然听不懂他们在唱什么,但是那扮相、那身段、那亮相、那旋律,甚至是舞台布置,对于欣赏过京剧、昆曲的我们来说并不陌生。这让我们意识到:尽管北方与海南相距数千里,但是,仍然能够鲜明地感受到:就文化而言,海南与内陆同气相连、一脉相承。

传统的汉乐

看戏,魏岚德博士很认真

“今天,我站在这里非常高兴。” 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魏岚德博士(Dr. Johann Wieland)在BMW中国文化之旅即将结束的时候,接受中国质量新闻网的采访时说:“这次文化之旅,让我能够沿着史图博当年走过的路,像他一样去探寻中国黎族的文化。

宝马来到中国,我们会对保护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持久地重视下去。不仅如此,我们还努力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人们的生活,并且让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改善人们的生活做出贡献。这几天,我和中国的学者、专家、媒体朋友一起去探访海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让我意识到:当我们面向明天的时候,不要忘记回过头看看过去,简单地说就是‘不忘初心’。宝马很清楚我们是从哪里来的,我们将要到哪里去,所以说,宝马是一个不忘初心的企业。”

备注:本文图片除署名,均由宝马官方提供

(责任编辑: 李素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