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 投诉建议
  • 联系我们

专家众口一词:未来“无智能不汽车”

2018-12-12 09:47:44 中国质量新闻网

专家众口一词:未来“无智能不汽车”

--来自“未来智能汽车峰会”的报道

特约记者 曹璞

自来J.D.Power最近调查的数据显示:“有90%的汽车用户希望拥有一辆智能汽车。”这是12月11日,在寰宇汽车集团召开的“未来智能汽车峰会”上,J.D.Powr亚太地区汽车事业部总经理蔡明说的。

在今年记者参加的新车发布会中,几乎所有的汽车厂商在介绍新车的时候都会强调该款车的智能装备,无论是传统汽车还是新能源汽车。那么,在专家的眼中,什么样的汽车才能称得上“智能”?未来的智能汽车是什么样?寰宇汽车集团就这个话题举办了一场峰会,看看来参加会议的嘉宾: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朱西产、沃尔沃汽车集团全球高级副总裁亚太区总裁兼CEO袁小林、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 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实验室总经理浅雪、高德汽车事业部总裁韦东、科大讯飞副总裁智能汽车事业部总经理刘俊峰、是华为CBG云服务部IOT云服务总监伍斌、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重大任务管理集成部中国创新战略和政策研究中心/产业技术组组长王晓明、J.D. Power亚太区汽车产品事业部总经理蔡明……会议不想学术都不行。

中国第二代汽车行业记者的担忧

寰宇汽车集团董事长兼CEO吴迎秋以提出问题开场:“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个话题--未来智能汽车是什么?是自动驾驶、是AI交互、还是其他尚未感知的新事物? 前不久,我参加了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与很多IT业界领军人物也进行了交流。对于汽车智能化,我认为,它的到来或许比大家想象的更快。互联网大会我每一届都会参加,记得第一届互联网大会,大家都把汽车行业看成是传统行业。其实汽车在当时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过去汽车被看成是‘四个轮子+一个发动机’。今天,汽车变成了‘四个轮子+一个电脑’。”

寰宇汽车集团董事长兼CEO吴迎秋以他的担忧挑开话题

作为中国第二代汽车行业记者代表人物的吴迎秋,以其独特的敏锐意识到:虽然现在的汽车已经很“新”了,但是目前汽车智能化的现状却让他有些担心。他说:当前汽车智能化“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车企都在用同一种方式解读智能化,并且这种所谓的智能化都属于浅层面的“玩”的范畴。简单的“交互”功能变成了智能化的核心。没有将智能化上升到让车更安全、更便捷、更节能环保的关键点上去思考。看似眼花缭乱,实际用处不大。目前有些所谓的智能化车机系统,实际变成了摆设。消费者购买那些拥有智能化功能的汽车,却摆脱不了对手机的依赖,这样的尴尬就是对当前一些车企智能化运用水平的真实评价。

汽车行业已历经百年,经历了一次次变革。每次变革都是为了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升级的需求。如何准确把握消费者需求,是个永恒的话题。这次互联网大会我们看到,大量的互联网企业在优化用户体验,开发和运用大数据方面拥有超前的理念,很强的技术实力,而且汽车企业也已经开始参与其中。他们有方法,有手段,有结果,这些是所有企业需要高度重视,认真学习的。

我们看到,今年中国汽车出现了很多新企业,这些企业有着不同的玩法,也有着不同的创新思维,我认为这就很好。大家要在和拥有100年发展历史的汽车企业竞争,就必须学习消费者,读懂消费者,读准消费者,找出消费者需求的差异。

此外,追求“更准”也是提高企业效率,跑赢竞争时间的根本。很多人认为传统企业效率低下。其效率最低的表现就是没有反映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做无用功。互联网的很多成果,让我们拥有了新的触角,能准确把握需求。“大数据”、“算法”、“算力”等等,已经不仅是一个个互联网名词了,用它们指导生产,指导企业,更准、更有效,具有很现实的价值。

沃尔沃选择顶级伙伴,让用户在车里摆脱对手机的依赖

记者在刚刚拥有宝马车的时候非常高兴:它的“互联驾驶”功能让记者可以不必受手机的干扰,连线宝马互联驾驶中心告诉他们我要去的地方,他们便马上把导航发送到我的中控台,我可以关闭吵人的语音导航提示,根据中控台屏幕显示路况导航,尽管为此功能我需要付一些费用。但是,更多的用户使用手机导航,最终宝马因为市场需求的问题停止了这项服务,我被迫使用手机导航,手机的小屏幕无法保证我安全行车,只能忍受语音提示的噪音。

这次峰会是以一款沃尔沃轿车“人机互动现场秀”开场的,车主发出路线咨询、导航、车灯开关……等多种指令,汽车电脑像乖巧的秘书,温柔体贴一一办到……

沃尔沃汽车集团全球高级副总裁亚太区总裁兼CEO袁小林

峰会上,沃尔沃汽车集团全球高级副总裁亚太区总裁兼CEO袁小林开宗明义地给出一个概念:“汽车已经突破了交通工具的意义。”这应该是一个站在时代前沿的概念,袁小林继续说:“沃尔沃汽车觉察到这种趋势,在2017年与谷歌达成战略合作。在刚刚落幕的洛杉矶车展上,沃尔沃汽车完成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创举。我们在这次车展上没有展出任何一辆汽车,而是全方位展现了沃尔沃对未来出行的创想--重新定义汽车,这是一个伟大的想法。这样做的目的是沃尔沃初心始终如一为给消费者带来更好、更安全的体验,更便捷、个性化的服务。

如今的汽车早已突破了其作为交通工具的意义,当手机等智能设备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在车内这个差不多3平方米的空间中,用户所需要的已经远远不仅是驾乘和到达,而是全方位、个性化的出行体验,一个完全智能化的车内空间。这是整个社会发展、科技发展带来的一个特别明确的趋势,也是消费者一个非常迫切的需求。

当然,在这个明确的趋势下,车企到底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路径,尤其是对智能汽车发展中扮演关键角色的车机系统,我们到底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这体现的是一家车企对于未来的理解、判断和选择,反映的是一家车企对于智能汽车发展的逻辑和哲学。

现阶段,车载操作系统主要以WinCE、Linux、QNX为主,各厂商基于这些系统,或者深度定制,或者自己开发。纷繁复杂的系统版本,不仅带来稳定性、安全、性能等问题,而且缺乏标准化的平台,导致开发者需要对接不同的系统,极大增加了复杂性与成本,严重阻碍了服务与应用的开发,最终影响消费者的使用体验。

有人开玩笑说,车联网说来说去好像只有蓝牙、倒车影像、地图导航等几个功能还算是实用。而且即便把这些功能加起来,也还不如去淘宝买个10块、20块的手机支架,直接放个智能手机来得更加直接和实用。某种意义上说,现在的车机系统,有点类似于智能手机刚刚兴起时的操作系统,看到了趋势,大家都在努力去寻找最佳方案,雄心勃勃试图创造独立生态者有之,懵懵懂懂仓促上马者有之,激情澎湃猛打误撞者有之,很显然这样的局面无法产生出让开发者买账、让消费者满意的产品和服务。

这种局面对于我们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启示,第一,智能化是一个体系,一个生态,任何企业依靠单打独斗,永远无法解决问题。第二,未来车机系统需要满足几个标准:稳定安全,快速迭代,标准化,并且基于标准化,形成开放和友好的生态。

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些,沃尔沃汽车在2017年与谷歌达成战略合作,宣布将共同开发基于标准化汽车版安卓的沃尔沃新一代智能车载交互系统。这是一次在关键节点的关键合作。

尤其重要的是,汽车安卓为所有应用开发者提供了一套标准的接口,有助于形成一个友好高效的应用开发环境。标准化操作平台核心的目的在于推动和形成应用和服务的多样化,在于营造开放的汽车智能互联生态。

通过和谷歌打造基于标准版汽车安卓的新一代智能车载交互系统,我们希望去建立一个开放包容、安全统一、能够自我学习、能够快速迭代的智能汽车服务体系,这将给消费者带来前所未有的便利、愉悦和个性化的智能出行体验。”

集智能与豪华于一身的沃尔沃XC90

谈起沃尔沃携手互联网巨头开发汽车智能服务产品,袁小林介绍说:“在中国,沃尔沃根据中国市场特性,联合国内人工智能、导航、语音、数据服务等领域最优秀的合作伙伴,共同打造基于标准版汽车安卓的智能服务产品。与高德、科大讯飞、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实验室等各个领域顶级伙伴都采用这样的合作模式。这不仅可以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同时也可以吸引更多优秀伙伴共同加入这一生态。发展智能汽车必须要保持这种开放融合的心态和格局,垄断没有生路,狭隘只会越走越窄。”

所有对工业化略有认知的人都懂得“标准化”的意义,针对沃尔沃智能汽车的现场秀,袁小林表示:“我想特别提下,标准版车机系统带来的另一个优势就是安全,它有效解决了现有系统混乱、封闭、不安全等一系列问题。在标准版车机系统之上,沃尔沃将在车机端、链路端、云端与服务端进行多重管、卡管控,为信息安全再加把锁。从被动安全,到主动安全,到现在的智能安全,沃尔沃作为汽车安全代名词的传奇,将一如既往的被续写和发扬光大。

智能汽车说起来很复杂,但归根结底是为了营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全方位的安全呵护永远应该贯彻在我们发展任何技术的思考和实践过程中。回过头来看沃尔沃和谷歌的合作,看沃尔沃在智能汽车中的每一步发展,我们看到了趋势,然后大胆地憧憬,但与此同时,我们谨慎地求索,力求所有的决定必须遵循着正确的逻辑。

沃尔沃汽车的创始人曾经说过,“车是由人来驾乘的。因此,我们做任何事情的原则是,且必须是 -- 安全。”这句话在不同的时代会有不同的含义,但是永远都不会过时。

一位每天与机械打交道的总裁,谈起汽车、谈起智能是如此地饱含热情,这是记者意想之外的,以至记者舍不得删去袁小林每说的一句话、一个字。

关于“汽车将向何处去”这样一个命题,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重大任务管理集成部中国创新战略和政策研究中心/产业技术组组长王晓明给出答案:新能源化、智能化、网联化和共享化。

唯物主义者说:世界没有告知。但,现实每天都在令人应接不暇地、眼花缭乱地演变着。专家、学者、企业家……一切有识之士追求早于变化发现;预知、预感、预测是人类生存的必须,也是生物好奇的本能。历史无数次证明:最终跑赢时间成本、发展领先一步的是那些勇于拥抱变化的人们。

(责任编辑: 李素 )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