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 投诉建议
  • 联系我们

北理工发布面向冬奥环境的新能源汽车与低温电池技术

2017-09-05 09:02:30 新华网

北京理工大学等机构近日成功开发出超低温区域带自加热技术的锂离子动力电池系统产品,解决了“电池怕冷”的难题。

据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北京市新能源汽车联席会专家组首席专家孙逢春介绍,在2022年冬奥会期间,如大规模使用新能源汽车,车辆将面临零下20℃左右的低温工作环境,作为举办地之一的张家口地区,冬季平均温度处于零下10℃左右,而崇礼室外赛区在极寒时温度将降至零下20℃左右。众所周知,面对低温条件,电动车辆动力电池的充、放电特性将变差,容量和寿命也会衰减,进而导致车辆续驶里程及整车动力性能显著下降,充电时间明显延长。

在科研团队的努力下,北京理工大学、中信国安盟固利动力科技有限公司等合作开发了超低温区域带自加热技术的锂离子动力电池系统产品并进行产业化量产,该电池系统可适用于更低的温度,零下30℃时基于自加热的方式在几十秒内使电池温度上升到0℃以上,从而激活动力电池的正常应用。这一技术通过物理方法解决电池低温问题,适用于多种电池体系,彻底解决了电动汽车在冬季续驶里程急剧下降、无法启动、衰减、安全隐患等诸多难题。

此外,北京理工大学及理工华创电动车技术团队在纯电动客车整车控制及动力驱动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核心技术成果,包括研发出智能网联整车控制器和无动力中断自动变速电驱动系统产品,可满足低温环境下整车系统的高效智能控制要求,系统技术通过欧盟认证并实现成套出口。

北京理工大学还与湖南华强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展低温补气增焓技术的应用研究,与PTC制热相比,具有宽温区、高能效、安全性好等特点,解决温度受限及能效低的难题,可满足冬奥会期间电动汽车低温环境制热的要求。北京理工大学与福田汽车、北汽新能源、宇通客车等整车企业开展深入合作,在低温环境下整车系统集成技术方面开展技术攻关,取得大量成果,为2022年冬奥会期间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责任编辑: 文彬 )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